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有关种子萌发能力的研究多集中在同一物种范围内,而不同物种间的比较研究却不多,而且大多仅限于几个物种或者某一个属的物种间比较,对于整个群落的物种间萌发与休眠比较也就更少了,但是在同一物种内的研究结果并不足以说明种子萌发能力的生态学意义。而且,对群落范围上己经开展的少数研究都集中在热带或温带地区,对于高寒地区的木本植物的研究还是空白。因此,本研究对青藏高原东部常见木本植物的种子萌发能力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期望通过我们的研究为探讨青藏高原东部物种组成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我们的研究发现:1)在43个灌木(12个优势种和31个常见种)物种中,优势种和常见种的萌发主要有投机型、中间型、缓萌型和低萌型。优势种具有较多的中间型和缓萌型,有较少投机型和低萌型;常见种中间型、缓萌型和低萌型物种比例均在30%左右,投机型仅有3.32%。优势种中的投机型要多于常见种,而低萌型的种要少于常见种。2)在43个灌木中,萌发率和萌发速率与种子大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萌发开始时间和萌发持续时间与种子大小没有关系。在20℃下萌发的64个物种中,萌发率和萌发速率与种子大小成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3)温度对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的影响显著,五个温度梯度下,5/25℃变温下,种子萌发率最高且萌发速率也较快;20℃恒温下种子萌发率较高,萌发速率最快;10℃恒温下种子萌发率较高,但萌发速率较慢;15℃和25℃恒温下种子萌发率较低,萌发速率也不快。从休眠比例来看15℃和25℃恒温下种子休眠比例最高,5/25℃变温下种子休眠比例最低,10℃和20℃居中。4)生境对各个萌发指数均有极显著影响。采自阳坡灌丛种子平均萌发率和萌发速率均为最高,阴坡灌丛种子平均萌发率和平均萌发速率均为最低;从休眠比例来看高寒灌丛种子休眠率最高,阳坡灌丛种子休眠率最低。5)海拔对种子萌发百分率和萌发速率影响均极显著。海拔与种子平均萌发百分率呈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与种子萌发速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休眠物种平均海拔略高于不休眠物种平均海拔。6)不同纲之间物种的各萌发指标(萌发率和萌发速率)差异不显著。各科间种子平均萌发率差异不显著,但平均萌发速率差异显著。7)5个温度梯度下均参与实验的22个物种中,埋藏种子平均萌发率略高于室储种子萌发率,但不显著;埋藏种子平均萌发速率显著高于室温储藏种子。储藏对20℃下萌发的64个物种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