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我国普遍使用的“人教版”初中化学课本《化学》上下两册及美国的主流初中理科课本《科学探索者》中的化学部分《物质构成》和《化学反应》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宏观上对教材的内容、呈现方式,微观上结合典型案例对两套教材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我国初中化学教材的改进和完善提出了建议。研究表明,教材内容体系上,人教版教材科学地处理了学生、学科、社会三方面因素的关系,但在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的完整程度上,略显逊色。美国教材更加侧重于较全面的构建化学学科知识体系,内容体系的编排上更为系统、全面、综合;较我国人教版教材,美国教材跨学科内容更加充实饱满,领域更加广泛;在情境设置上,美国教材较人教版教材更加注重大量与生产生活相结合的情境的应用,形象生动,同时注重情境呈现的逻辑性和视觉效果,使情境素材更有可读性,信息传递更加有效;对先行组织者的运用,美国教材强调了探究性及手脑并用,增添了学习的趣味;对于化学史的运用,人教版教材虽然重视化学史的引入,也介绍了许多本土化学家以及科研成就,但是没有呈现具体的研究过程,学习方式比较单一,缺少原始的参考文献及相关的资源链接,而美国教材重视化学史的学习,单独设置了“科学与历史”栏目;在教材呈现方式方面,我国人教版教材实验类栏目占有较大比重,体现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美国教材的栏目设置更为多样化,并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图表设置上,人教版教材力图简明规整,美版教材则呈现了大量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物图片,且排版较灵活生动;在习题设置方面,美国教材的习题数量较多,类型全面,同时注重习题的层次、难度等方面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语言表达上,美国教材更具互动性和亲切感。建议我国初中化学教材的内容体系在已有优势上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进一步丰富教材中各种类型的情景素材;先行组织者的运用应强调探究性及手脑并用;化学史内容应展示典型且完整的化学理论或技术的发展过程;习题设计要考虑层次、难度等方面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语言表达应增添互动性与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