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近红外和可见光图像的植物水分利用率测量方法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und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在耕地面积日益减少而工业建设、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保障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是重中之重。植物水分利用率的测量对于耗水量低、抗旱性强、产量高的作物品种改良选育及产量预估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对于植物水分利用率探测的传统方法主要有人工测量、传感器接触测量两种,但其存在主观性强、重复性低、对植物造成损伤等缺点。而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对作物进行监测不仅具有无损性和跟踪观测的优点,能够为水分利用率的长期对比测量提供依据。本文针对植物水分利用率无损测量、长期监测的研究目的,基于图像处理技术获取多种植物信息,并对多个信息利用主成分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法探究了一种植物水分利用率无损测量的方法。根据对现有的植物水分利用率测量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后,确定了在个体水平上采用近红外和可见光图像结合的方法对植物水分利用率进行快速无损测量的方案;首先介绍了个体水平上植物水分利用率(WUE)的定义和测量方法,作为后续测量的依据。根据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测量叶片水分含量的原理,选择了滤光片与摄像头,经图像处理获得NDVI与水分含量间的关系。利用可见光图像获取植物的颜色纹理信息。根据测量精度与植物生长特点搭建双目立体视觉采集系统,并对相机进行标定,采用AD-Census算法进行立体匹配,获得视差信息,利用三维重构的空间坐标恢复植物叶片的长、宽、面积、周长等信息,用于评价植物的生长状态。同时为了实现植物生长环境的快速采集与处理,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上传至上位机,进行显示并保存;在完成了各参数采集及与水分利用率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各参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降维,然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植物水分利用率测量模型。为了验证该测量方案的可行性及评价该方法的测量精度,选择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蒲公英为实验对象,对蒲公英进行梯度水肥培育,使植物的生长状态与水分利用率有明显的区分,讨论了不同水肥管理情况对植物产量、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利用NDVI实现了叶片水分含量的无损测量并分析了该测量方法的测量精度。对叶片水分含量、叶长、叶宽、面积、周长、颜色信息与植物水分利用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对相关性高的参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后,对保留的信息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测量植物水分利用率。并探究了根据植物几何参数的生长变化趋势早期预测植物水分利用率的方法,为后续种植措施的调节起到了指导作用。本系统为后续进行植物水分利用率预测模型的构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多个关键信息的获取都实现了快速、无损、数字化存储的功能,为其他类型植物的水分利用率测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双目立体视觉已被广泛应用在无人机避障、机器人导航、精密工业测量、物体识别、虚拟现实、场景重建、勘探等诸多领域。本论文以录制好的双目二维视频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将双目二维视频转换为三维点云视频的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分析并改进了张氏标定法。本文以张氏标定法为基础来标定相机参数,采用黑白棋盘靶标对相机进行标定,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首次标定的像素误差比较大,无法获取精准的相机内、外参数。因此,在原方法
同时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算法是移动机器人自主完成导航任务的基础。SLAM通过所携带的传感器来获取外部环境信息,当传感器为相机时,称之为视觉SLAM。虽然目前有很多优秀的视觉SLAM系统,很多系统都把外部环境假设为静态环境,忽视了动态物体对视觉SLAM定位精度和鲁棒性的影响。本文以ORB-SLAM2系统为基础,对室内动态场
物体的标注作为场景理解的前提,是对环境认知的核心工作,也是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三维重建等应用领域的基础性工作。然而,目前方法多适合完整点云模型的标注,而不适合单视点下测量的单侧点云。为此,本文以实测单侧三维点云场景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场景中物体的标注方法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设计了一种基于八叉树的三维点云场景划分方法。首先利用PCA方法求取模型的整体走势,获取场景的最小包围盒作为八叉树初始
图像是信息表达的载体。在实际应用中,图像所传达的信息对多数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在采集图像时,由于光学图像是通过透镜聚焦实现的,而成像系统中不同成像区域的景深差异或聚焦区域发生位置变化时均会造成图像的局部模糊现象,这对关键信息的获取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对图像中的局部模糊区域进行增强处理是必要的,而这首先需要对图像模糊区域进行有效的检测和分割。本文主要针对局部模糊图像的检测与分割算法进行研究,并实现对局部
[db:内容简介]
[db:内容简介]
[db:内容简介]
目前植物胁迫分析对于农业及环境生态研究意义深远。偏振成像和植物叶绿素荧光成像探测同样具有非侵入、无损伤的优势,利用植物叶绿素荧光成像评判植物自身健康状况的应用较为成熟,而植物叶片产生的偏振信息也能够有效反映自身特性。基于此,论文利用植物偏振成像与叶绿素荧光成像结合的方法初步探究植物荧光偏振成像方法在植物生理胁迫方面的潜力。论文基于Stokes偏振成像、Mueller矩阵偏振成像、植物叶绿素荧光成像
道路照明是保证交通安全的重中之重,其中眩光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路灯、汽车前照灯以及交通补光灯等给驾驶者带来的失能眩光问题非常严重。而在实际测量中沿用的都是人工测量方法,其测量过程繁琐、手工参与程度过高,进而导致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差且精度低。因此研究高效化的眩光测量系统及方法尤为重要。针对目前眩光测量的低效性,本文通过研究眩光测量的关键技术参数,提出一种基于阈值增量的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