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讨了不同方法制备出的竹质活性炭作为乙炔气相法合成醋酸乙烯催化剂载体的可行性,研究了载体改性对催化剂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对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1)通过测定磷酸法制备的竹质活性炭、炭化活化一步法制备的竹质活性炭的表面结构和吸附性能,探究了竹质活性炭作为乙炔气相法合成醋酸乙烯催化剂载体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磷酸法制备的竹质活性炭平均孔径2.72nm,比表面积1411.82m2/g,物理参数与椰壳活性炭极为相似,基于盐和氧化物在载体表面单层分散理论以及密置单层模型估算得到活性组分在磷酸法竹质活性炭表面的有效单层理论负载量为18.26%,热重测试得到醋酸锌实际负载量为21.66%,接近椰壳活性炭实际负载量(29.55%),因此磷酸法竹质活性炭具备作为催化剂载体的条件;而炭化活化一步法制备的竹质活性炭在表面结构和吸附性能方面都与磷酸法制备炭有一定的差距。(2)研究了超声波处理、高温直接加热处理、硝酸处理对竹质活性炭表面结构和催化剂生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使活性炭的微孔和中孔孔容积增加,比表面积减小,最佳处理时间为60-90min,最佳条件下以改性活性炭为载体制备的催化剂生产能力可提高23%左右;N2气氛下和CO2气氛下高温处理后的活性炭比表面积和孔分布均有变化,最佳处理温度均为600℃左右,其中以N2保护高温处理的活性炭为载体制备的催化剂生产能力最高达1.185g/(d·ml),较未处理时生产能力提高14%,在CO2气氛下高温处理的活性炭为载体制备的催化剂生产能力最高达1.252g/(d·ml),较未处理时生产能力提高20%,约为椰壳活性炭为载体所制备催化剂生产能力的73%,改性效果较N2气氛下高温处理更为显著;硝酸处理后的活性炭表面积和孔径都发生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对醋酸锌的负载量有所增加,但是以硝酸处理后的活性炭为载体制备的催化剂生产能力并没有提高,高浓度的硝酸处理甚至降低了催化剂活性。(3)对催化剂稳定性及失活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随反应进行,醋酸锌含量逐渐降低,反应后的催化剂表面有大量聚合物覆盖,发生孔堵塞现象,孔结构遭破坏且催化活性表面积降低,表面含氧官能团含量减少,由此得出,醋酸锌流失、含氧官能团含量减少、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发生变化是导致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催化剂稳定性测试证明了以竹质活性炭为载体制备的催化剂稳定性较好,尤其是经过超声波处理后的催化剂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应后活性仍保持在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