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江西城市发展研究(1840-1949)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cld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近代江西城市为研究对象。江西作为长江中游地区的一个省份居于中国中部的“过渡地带”,在一口通商转向五口通商、长江流域逐步向世界开放的大背景下,部分传统工商业城市和政治行政中心城市日益衰落;以九江的开埠为契机,江西城市开始了长达百年、缓慢而曲折的早期现代化进程。全文以江西城市的早期现代化和近代江西的城市化为主线,从城市兴衰的角度,试图较全面深入地阐述近代江西城市发展的基本概况,探析近代江西城市的等级结构和地域空间结构、城市发展的类型、城市的市政建设和管理等多层面的状况和特点,研究和总结影响近代江西城市发展变迁的诸多因素。  本文试图对近代江西城市的发展变迁进行多角度、长时间的研究,全文分绪论、五章基本研究内容以及结语等几个部分。  绪论部分主要阐明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与研究相关的概念,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等方法论层面的问题。同时对学术史进行较详细的回顾,对本文的研究框架和研究资料的收集情况进行介绍。  第一章主要借鉴社会史的研究方法对近代江西城市发展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剖析。分析江西的各种自然因素:包括地理区位,地质与地形,气候、水文和水系等具体状况及其对江西城市发展的积极、消极影响;分析江西的各种人文因素:包括行政区划、人口以及职业组织等具体状况及其对江西城市发展的影响。同时从长时段角度梳理了远古时期以至近代以前江西城市发展变迁的大致状况。江西是中国城市发展较早的地区,三国时期城市分布基本成型,唐宋时期进一步发展,元明清时期城市网络进一步完善、定型。  近代以来江西城市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晚清、民国前期、民国后期,此一时期,江西城市出现了早期现代化变迁和城市化的起步,但早期现代化变迁和城市化进程受传统商道变迁、九江开埠以及长期的大规模的战争影响;传统工商业城市呈现出日益衰败的景象,南昌、九江等城市的早期现代化变迁也表现出与国内其他地区城市的不同轨迹。  第二章主要借鉴经济地理学和社会地理学的分析方法分析近代江西城市的地域空间结构和等级规模结构。首先从行政区划、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交通状况变化等角度分析晚清时期和民国时期江西城市的地域空间结构状况及其特点;其次从行政等级规模和经济等级规模等角度分析晚清时期和民国时期江西城市的等级规模结构状况及其特点。最后把江西城市放在长江中游湘鄂赣三省这一大区中,从上述几个角度对近代江西城市的地域空间结构和等级规模结构进行比较分析。总的说来,近代江西行政区划变迁对城市分布影响不大,江西城市的分布呈现不平衡状态,核心区城市分布较密集,平原河谷与山地丘陵类型城市数量虽然较少,但分布较平均;由于地缘经济和政治等原因,近代江西没有产生全国性大都市,城市整体的发展在全国城市发展中居中游水平。  第三章主要借鉴城市史研究的类型、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近代江西城市进行分型研究。首先宏观讨论分型研究的理论、近代江西城市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然后以南昌、景德镇、萍乡、九江为代表对江西城市的传统政治行政中心城市、传统工商业城市、新型工矿业城市、开埠通商城市等几个类型进行个案分析。近代以来,江西不同类型城市呈不同的发展趋势,多数县域行政中心城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败,但省会南昌却因多种原因综合功能叠加较快较多,成为城市早期现代化的先导;萍乡新型经济功能发展迅速转型为现代工矿业城市的代表;九江成为江西唯一的通商口岸城市,城市早期现代化变迁较快,成为江西城市网络的双中心之一;传统工商业城市大都迅速衰落,早期现代化进程缓慢,景德镇走上了一条与汉口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第四章主要借鉴现代城市学的分析方法探讨市政建设和管理的城市早期现代化问题。主要从城市人口增加、规模扩大,城市市制管理模式的产生,近代城市规划的制定,城市道路、路灯、公共交通、排水、消防、公共卫生等城市公共事业各个方面对江西的城市早期现代化进行阐述和总结,特别是对民国时期南昌的城市规划和消防事业有比较详细的讨论,民国南昌的城市规划比较详细科学,但落实有限;南昌的消防事业也缓慢地发生着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  第五章主要借鉴传统历史学的分析方法探讨近代江西城市变迁的若干影响因素。首先分析传统商路的近代嬗变跟江西城市发展与衰落的关系;其次阐述近代战争在江西的频繁发生对江西城市造成的影响;再次探究九江开埠通商对江西城市的早期现代化、江西城市网络结构变迁的影响;然后从地理环境,国家和地方社会的互动,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三个方面分析讨论了这些因子对近代江西城市变迁产生的影响。近代江西城市的变迁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消极的方面占主要地位。城市网络中心的北移制约了江西中南部地区广大城市的发展。先天不足、后天不良的社会环境使江西城市早期现代化走上一条曲折、缓慢的发展道路。  结语部分首先是对全文主要阐述的近代江西城市发展进程,江西城市的地域空间结构和等级规模结构,江西城市的类型研究状况,江西城市市政建设与管理的早期现代化,以及影响近代江西城市变迁的因素等各方面问题进行了总结;然后对近代江西城市发展研究作了整体的考察。
其他文献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新中国成立初期抗美援朝战争与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启动之间的关系为视角,考察这一时期中国的工作重心由应对战争转到和平建设的过程,探讨中国领导人所作
学位
在全球化、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中国正进行着新的一轮城市竞争,参与其中的城市必须突出城市特色,才能占得发展先机,徐州市正是参与其中的众多城市之一。作为淮海经济区区域
旖旎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天域般的额尔古纳镶嵌在大兴安岭的南麓,广袤大地托起的线条之美、韵律之美、生机之美、光晕之美、画廊之美、圣洁之美,承载着一代代农垦人的光荣与
精确求解了一种新的一维势能,其为一维三角势的超对称伴随势,得出了此势的本征能量及对应的定态波函数,求解的推导过程与一般的超称量子力学求解方法有所不同.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丁韪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1916)是19世纪中叶美国最早来华的新教长老会传教士之一,是在华生活了近60年的、从事大量中西文化交流的著名学者。他在中国经
学位
国学研究是清末以及民国时期学术界的热点之一,短短的数十年间,涌现了众多的国学大师以及辉煌的研究成果。当时正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时期,在西学的影响下,这一时期也是我
对浓度为CNK135 - 15 2 g/ 1、αK1.5 4 - 1.6 6的铝酸钠溶液分解进行了实验室研究 ,建立了其分解过程数学模型 A laboratory study was conducted on the decomposition of
以H2 SO4 、KCl、NH3 为原料反应生成二元复合肥NH4 KSO4 ,对此反应过程及条件 ,用正交实验设计进行了研究 ,获得了最佳组合的工艺操作参数 Using H2 SO4, KCl and NH3 as r
明、清之际是一个异常纷繁复杂的时代。在政权更迭和民族冲突的大背景下,个人的活动显得既微不足道,又往往寓意深刻。凌駉以崇祯末科进士监军在外,在北京易主时,既没有以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