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金融业务和技术的创新、“金融脱媒”、监管放松以及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在西方国家中,越来越多的传统商业银行开始拓展并探索基于传统借贷业务的非利息收入业务,例如、账户管理费、结算业务收入等。特别是美国的商业银行,银行传统的资产业务在社会资金流通中的地位逐渐下降,银行从而也加快了不依赖与传统利差收入的非利息收入业务,更是将自身的业务与证券交易、保险销售、基金代理等业务相结合,通过多元化经营使得美国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业务得到空前发展,以至于美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急速增加。研究显示,在利率管制时期,美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长期在20%以下,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技术创新的开展,1979年到2000年这十年左右的时间内,此比重不断上升,从18.25%增加到了43.11%,与此相反的是净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则不断下降,同样在这十年左右的时间内,由81.75%降至56.89%。在全世界范围来看,传统的借贷业务的利息收入逐年下降,但是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近年来通过扩展非利息收入业务,其整体的盈利性也渐渐恢复。全球银行业都面临着传统业务萎缩的难题,但是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例如,美国、欧洲、日本等,他们已经积极地将自己从融资中介慢慢转变为服务中介,通过依靠非利息收入增加来弥补利息收入的下降,从而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水平。国内各家商业银行也同样面临着业务转型的压力,以前的银行可以通过依靠政府的利率管制来获取高利差收入,然而一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之前的经营模式已经逐步消失,二是金融脱媒的进度逐步加快,各银行业间的竞争会加剧。这样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非常迫切的需要进行业务创新和业务转型,从而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中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2012年在上海陆家嘴论坛上,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说过:“通过高资本消耗支持规模扩张的发展方式难以持续。”这些都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业务成为各大金融机构和学术界的关注热点。2011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非利息收入的比例已经达到33.8%,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14%,投资收益为18.5%,其他占1.3%。在非利息收入业务相关的国内研究中,基本上都是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定量的分析,暂时还没有针对城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定量研究,一是由于城市商业银行相当大的一部分都不是上市银行,所以信息披露不充分,以至于数据收集困难,二是由于非利息收入业务在城市商业银行中所占份额较小。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构和学者意识到了城市商业银行的重要性,并关注其的发展情况以及研究所出现的问题。但是在大部分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研究中,基本都是先提出城商行发展中所表现出的问题,再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也有一小部分是对于城商行的盈利能力从整体上通过数据的统计来进行定量分析,但是也并没有关于其非利息收入的实证研究的文献。本文主要是从城市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出发,根据所在不同区域的市场环境,分析其非利息收入与自身特征与外部市场环境的关系。首先分析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现状,主要是是从城商行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发展特点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归纳分析,划分不同区域,对不同区域的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进行了比较。然后对非利息收入的概念特点进行描述,并且对城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现状以及原因进行概括。收集了21家不同区域的城市商业银行2007年至2011年五年间的相关数据以及21个城商行所在城市2007年至2011年的经济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并得到结果。最后提出政策建议。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言部分,分别从国外和国内经济形势,金融环境对选题背景进行描述。同时提出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介绍了研究方法,提出了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最后进行本文的组织结构的介绍。第二部分为国内外关于非利息收入的相关文献综述,以及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国内关于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相关文献的梳理。第三部分介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概念、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第四部分首先对非利息收入进行界定分以及对其特性进项概括,然后介绍了我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的发展现状,最后概括了城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发展情况以及内外部原因。第五部分是实证分析,根据所在区域的不同,分别选取了21家样本城商行,基本覆盖了不同的经济区域,根据实证研究的需要和样本数据的可得性等因素,选取了这21家城市商业银行2007年到2011年共5年的相关数据。这21家城市商业银行分别是;北京银行、天津银行、大连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泉州银行、宁夏银行、西安银行、德阳银行、富滇银行、广西北部湾银行、桂林银行、重庆银行、徽商银行、汉口银行、九江银行、太原银行以及河北银行,所在城市分别为北京市、天津市、大连市、南京市、宁波市、上海市、泉州市、银川市、西安市、德阳市、昆明市、南宁市、桂林市、重庆市、合肥市、汉口市、九江市、太原市以及石家庄市,这些城市基本覆盖全国八个经济区域。本文的所有数据手工摘自这21家城市商业银行2007年至2011年所公布的银行年度报告以及各银行所在城市2007年至2011年的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样本银行数据区间为2007年至2011年,包括各家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NTARATIO(非利息收入/营业收入)、总资产ASSETS、净利息收益率NIMRATIO(利息净收入/总资产)、存贷比LRATIO、人员规模HRATIO(银行员工数/存款总额)以及所在城市2005年至2011年的经济数据包括人均GDP(RJGDP)、城镇居民可消费收入CZINCOME的数据。这些数据构成了时间方向上5个观测值,每个截面21个单元的面板数据。第六部分根据本文所得结论并结合城市商业银行的区域优势和不足,提出建议和对策。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对于不同区域的城商行来说,非利息收入并不是跟银行规模以及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呈现正向关系。这个结论说明,在经济发达区域的城市商业银行要结合自身所处环境开展业务并在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时,要注重业务和产品创新;而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在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前,首先要对自身实力水平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并且要利用自身的区域优势对所在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综合各方面伊苏来制定可行的发展战略,而不是因为一味地去追求规模扩张与业务扩张而进行无谓的投资。本文的创新点在于,(1)研究视角的选择,国外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对非利息收入对于银行绩效影响的研究。本文则是研究哪些银行的特征因素会对其非利息收入造成影响。(2)针对的是我国所特有的银行形式——城市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加入了所在不同区域的市场环境作为一部分解释变量,分析对不同区域城市商业银行利息收入的影响因素有哪些。(3)实证方法,本文选取的是21家样本城市商业银行2007年至2011年的财务数据以及2007年至2011年的所在城市的经济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本文的不足:一般来说,信息披露较完善且规范的是上市商业银行,但在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中,只有三家是上市银行,所以其他大部分的城商行的年报数据统计并不完善不规范并且时间区间相对较短,对于某些数据可能还有缺失,需要被剔除,这样就使得在数据收集、变量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对于非利息收入的统计口径的差异也可能使得最后实证结果与现实有所不同。本文只选取了21家城市商业银行作为样本,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全国138家城市商业银行的情况。由于以上原因再加之笔者知识有限,所以在本文中可能会出现某些错误和不足,恳请各位老师纠正指出,在此,笔者表示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