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大的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如哈佛、耶鲁、普林斯顿之于美国,剑桥、牛津之于英国。中国综合国力将成为世界第一,需要强大高等教育的引领,国家提出高等教育现代化要比国家现代化提早三十年实现,面对现代化的高等教育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致力于培养适应未来、改变未来的创造者,如何将凝结在人类身上最具核心竞争力的高阶素养予以开发,成为各国及国际组织纷纷关注的焦点。故从高等教育现代化视域下探究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养成不仅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基础上在现阶段的传承与创新,更是我国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亟需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本研究以高等教育现代化为视角,以对“高等教育现代化”和“大学生核心素养”的概念厘定论证为逻辑起点,以英格尔斯的人的现代化理论和认知科学的具身认知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在广泛阅读梳理大量厚重中外文献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类型文献综述、丰厚研究积淀基础上,从学理上充分论证高等教育现代化视域下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及培育的可行性,鲜明地提出大学生核心素养是人类有效应对21世纪全球化、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高阶素养;包括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的统整与融合;是大学生有效应对未来复杂的、不确定性现实情境的高阶素养,培育与养成的关键条件是复杂情境与真实问题的解决;在此基础上,分析论证高等教育现代化与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在关联和价值旨归,指出大学生核心素养是人的现代化的当代诉求与集中表达,实现人的现代化内蕴大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追求,指明了高等教育现代化视域下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从而揭示实现人的现代化是高等教育现代化与大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旨归;聚焦国内外学生核心素养共同关注焦点,总结提出高等教育现代化视域下大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核心要素是以实现人的美好生活为主轴,重点聚焦创新素养、批判性思维、社交素养和可迁移素养,在此基础上也是本研究的重点与落脚点:高等教育现代化视域下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养成。特别指出培育的关键条件是复杂情境和真实问题的解决,从跨学科学术组织、课堂环境、教师教学、课堂育人新形态四个维度论证培育的可行路径,明确提出:重构以培育大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跨学科学术组织,凝练跨学科课程资源,力促大学生可迁移素养,融入多元文化共享与开放的课堂环境,提升跨文化技能;转变教师教学观念,重塑以培育大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脉的课堂育人新形态,凝练真实问题与复杂情境交融的育人境脉;启迪引导大学生由低阶认知能力向高阶认知能力升华以培育大学生高阶思维素养——批判性思维,进而塑造提升21世纪中国大学生创新素养等实践性、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