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苏州城区和农村学龄前儿童的肥胖现状;分析引起肥胖的各种影响因素,提出有效控制苏州城区和农村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建议。【方法】按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苏州城区和农村8所幼儿园,幼儿园分布如下:姑苏区(大龙港幼儿园,金塘幼儿园),工业园区(新城幼儿园),吴江区(城镇:盛泽镇幼儿园;乡村:铜锣幼儿园),张家港市(城镇:南丰幼儿园;乡村:南丰幼儿园和晨南幼儿园)。对8所幼儿园的848名学龄前儿童(3-7岁)用统一的仪器和方法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肥胖的确定采用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体重超过身高标准体重中位数10%为超体重,超过20%为肥胖(其中超过20—29%为轻度肥胖,超过30—49%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另外,自行设计“苏州市3~6岁儿童营养状况调查表”,分别由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填写,教师为根据班级编号顺序从各班的3名教师中随机抽取1名。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龄前的一般资料、出生情况、婴儿期喂养史、挑食情况、过敏史、饮用饮料频率、体力活动情况、日常膳食情况等。原始资料编码输入计算机,所有资料均采用SAS软件处理,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T检验、χ2检验及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 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8所幼儿园共1022名儿童,实际对848名儿童进行体检,并对其家长进行调查。发放教师调查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被调查的教师中女性118名。在848名儿童中,男女比例为1.06:1。3~岁、4~岁、5~岁、6~岁和7~岁儿童分别为87、192、355、190和23名。身高分别为101.62±4.35、106.96±5.05、113.26±8.06、119.03±5.13和121.76±5.22cm,体重分别为、16.59±2.23、18.32±3.54、20.49±3.68、22.15±3.63和23.40±3.98kg。各年龄组男童的身高、体重略高于女童。随年龄增大,身高、体重逐渐上升(P≤0.05)。在调查的儿童中,肥胖儿童119例(14.0%),超重儿童137例(16.2%),学龄前儿童肥胖主要以轻度肥胖为主,占53.78%。男童的肥胖率高于女童(15.3%vs12.7%,P>0.05),但女童的超重率略高于男童(16.8%vs16.6%,P>0.05)。农村儿童肥胖率高于城市儿童(17.2%vs13.1%,P>0.05),而农村儿童的超重率低于城市儿童(13.4%vs16.9%)。不同年龄组比较发现3岁组儿童肥胖率最高(16.1%),6岁组最低(11.1%),但不同年龄组间无统计学差别(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重(1.45,95%CI1.10,1.91)和身高(1.08,95%CI1.05,1.11)是危险因素。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0.26,95%CI0.18,0.38)和所在地区(0.52,95%CI0.31,0.88)是肥胖保护因素,即肥胖率随年龄增大而下降,农村儿童的肥胖率高于城市。另外,身高仍然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OR=1.22,95%CI1.17,1.28)。【结论和建议】本次调查发现学龄前的儿童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6.2%和14.0%,肥胖率随年龄增大而下降,农村儿童的肥胖率高于城市。因此,应首先密切关注低年龄(如3~岁组)学龄前儿童的超重、肥胖情况,控制其饮食量,增加室外运动机会。其次,加强对学龄前儿童家长,尤其是对苏州农村家长进行营养教育,提高其营养知识水平,增强其健康意识,从而降低和控制学龄前儿童肥胖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