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碧岩录》是宋代著名禅僧圆悟克勤大师所作的禅宗语录。此书撰成后,成为中国禅学临济宗的主要典籍,尤其对日本佛教禅宗产生了极大影响,被誉为“禅门第一书”。《碧岩录》成书于宣和七年(1125)至建炎二年(1128),即北宋末南宋初,正处于北宋初的《景德传灯录》、南宋初的《古尊宿语录》、南宋末的《五灯会元》之间,是近古汉语很有代表性的语料。同时为了适应听众的需求,《碧岩录》语言口语化程度较高,基本反映了当时汉语的原貌,它所提供的大量语言材料,对我们研究当时汉语的语言特点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以《碧岩录》的介词作为研究的对象,对书中的介词作分类描写和比较分析,研究其中出现的所有介词及其与介词相关成分的变化情况,以期大致揭示出两宋时期介词的发展变化情况。本文以静态描述法为主,即主要采用专书穷尽式的研究方法。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介绍《碧岩录》及其著者、《碧岩录》的内容以及其语言研究价值。第二部分:关于介词研究。首先介绍了介词研究的概况。其次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即主要采用专书穷尽式的研究方法。然后在简述了学界对介词的划分标准、介词的内部分类问题的争论以后,将《碧》书中的介词作了分类。共分为三个大类:1、时间、处所类介词,2、对象、范围类介词,3、依据、原因类介词。第三部分:介词分析。在分类的基础上对每个类别的介词进行逐个分析。对每个介词的语法意义进行穷尽式的统计和分类描写。第四部分:结语。论文在对《碧岩录》一书的介词系统进行描写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归纳总结。在《碧岩录》介词系统中,用于V前的介词占绝对优势,可前可后者集中在介引动作行为的施动者、介引动作行为的起始点或终到点、介引动作行为的工具、方式、依据、介引比较的对象等。并出现了一些在同时代其他典籍中不常出现的一些介词,如“蓦”、“劈”。有些介词在古代汉语里已存在,在《碧岩录》中其用法或与其他成分的组合关系又出现了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