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虎耳草水提取物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建立24个不同批次虎耳草水提取物指纹图谱;并筛选出差异性较大的虎耳草样品,用于虎耳草抗前列腺增生药效学研究;结合所筛选出的样品抗前列腺增生的药效结果与指纹图谱各共有峰面积值,采用灰关联度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对虎耳草抗前列腺增生作用进行谱效关系分析,初步探索虎耳草抗前列腺增生作用药效物质基础,为虎耳草抗前列腺增生作用机制研究奠定科学依据。方法:1、虎耳草水提取物指纹图谱研究:指纹图谱测定方法采用课题组前期研究“虎耳草水部位指纹图谱研究”结果,建立虎耳草水提取物指纹图谱,并对其中部分色谱峰进行了指认;指纹图谱测定结果采用相似度分析发、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2、差异性虎耳草样品的筛选:参考主成分分析结果中18个共有峰面积中对6个主成分起主要贡献作用的6个色谱峰面积值大小及相似度分析结果、聚类分析结果,对24批不同产地虎耳草样品进行筛选。3、虎耳草抗前列腺增生作用研究:研究采用丙酸睾酮诱导去势小鼠前列腺增生为实验模型,以前列腺指数、血清双氢睾酮、前列腺酸性磷酸酶、5α2还原酶浓度和血清酸性总磷酸酶活性为药效指标,研究9批差异性虎耳草样品水提取物抗前列腺增生作用药效。4、虎耳草抗前列腺增生作用谱效关系分析:分别采用灰关联度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研究虎耳草指纹图谱18个共有峰面积与其抗前列腺增生作用5个药效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建立24批不同产地虎耳草药材指纹图谱,并确定18个共有峰,同时对其中6个色谱峰面积进行了指认,分别是: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岩白菜素、绿原酸、槲皮素-5-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3-O-β-L-鼠李糖苷;相似度分析结果表明,24个不同产地虎耳草其中21个产地相似度大于0.9,其余3批小于0.9;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4个不同产地虎耳草可以分为2个大类,第一大类中包含15号样品,其余均归为第二大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8个共有峰中取5个主成分(A6、A9、A10、A17和A18)时其方差总贡献率为77.23%,取6个主成分时(A6、A9、A10、A13、A17和A18),其方差总贡献率为82.49%。2、筛选出安顺白云镇、毕节青场镇、都匀斗蓬山等9个不同产地虎耳草样品,用于虎耳草抗前列腺增生作用药效学研究。3、模型组与空白组、阳性对照组比较所监测的药效指标之间均有及显著性差异(p<0.01);前列腺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模型组前列腺与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比较前列腺上皮细胞增生,腺体增厚,腺腔上皮细胞增生不均匀,周围结缔组织增生,表明前列腺增生模型建模成功;从所监测药效指标上可以看出,不同产地虎耳草样品对前列腺增生均有治疗效果,且不同产地虎耳草药材水提取物对前列腺增生治疗效果不同。4、虎耳草指纹图谱18个共有峰与虎耳草抗前列腺增生作用关联度大小分别为:A18>A14>A1 7>A16>A4>A13>A9>A15>A1>A10>A7>A5>A1>A3=A12>A6>A8>A。偏最小二乘分析法结果显示,虎耳草指纹图谱18个共有峰与虎耳草抗前列腺增生作用关联度较大的色谱峰分别是A14、A17和A18。综合灰关联度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结果,虎耳草水提部分指纹图谱18个共有峰中,与虎耳草治疗前列腺增生作用关联度较大的色谱峰有A14、A17和A18,分别是槲皮素-5-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3-O-β-L-鼠李糖苷和绿原酸。结论:虎耳草18个共有峰中与其抗前列腺增生作用关联度较大的化合物分别是绿原酸、槲皮素-5-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3-O-β-L-鼠李糖苷。该研究为基于虎耳草抗前列腺增生作用质量控制及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