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落作为人类社会最早的聚居形态,自古以来便是人类生产、生活和文明的载体,见证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和旅游扶贫政策的推行,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乡村发展的重点和乡村规划的热点问题,而地域文化作为乡村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发展和旅游规划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对乡村文化建设方面重视不足,加之近代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击,我国乡村规划存在着“千村一面”、缺乏特色、文化意识淡薄等问题,地域文化印记在广大乡村中面临着淡化、减弱甚至消逝的境地,乡村规划急需发掘和丰富文化以求特色发展,地域文化也有待通过乡村旅游来保护、推广和传承。因此寻求一种科学的乡村文化保护和发展方略,构建文化资源评价体系和一套完整的从文化发掘到应用的乡村文化景观规划方法是一项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方向。故本文从此立意出发,在我国乡村旅游扶贫的背景下,对当代乡村景观规划中的文化资源评价体系构建和传统地域文化的发掘、保护及运用进行理论研究和案例实践。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查阅、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以及对比等方法完成了本论文课题的研究。首先,笔者分析了我国地域文化在乡村建设及旅游规划中的发展背景和乡村文化建设现状,并对我国典型文化村落如乌镇、德夯苗寨、荆州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将我国目前的传统文化村落规划模式分为了江南水乡古镇规划模式、民族文化村镇规划模式以及历史文化村镇规划模式三类,针对传统文化的种类和特征进行了整理。此外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AHP层次分析法和模糊分析法作为文化资源的评价筛选的方法,对乡村所具有的文化资源进行景观价值评定,为确定乡村文化规划的重点和主要方向提供方法依据。其次,笔者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提取和应用,分别总结了以景观规划层次为依据和以景观元素特质为依据的文化景观元素类型,并归纳了陈列、夸张、引借等多种表达手法,为传统地域文化元素的应用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手段,为今后我国乡村旅游景观规划和传统文化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理论探索,构建从文化资源发掘到文化元素最终应用落地的乡村文化保护性规划的流程和方法。在完成理论分析与构建后,笔者以湖南省新邵县大坻村为例,运用上述总结的的理论基础对当地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发掘及评价,并基于此对其进行乡村景观规划,并最后进行了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以及今后乡村文化景观规划前景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