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文是湿地的发生学要素,也是界定湿地生态系统的关键因素,水文过程通过改变物理化学环境,影响着土壤和生物。对湿地水文过程的研究,是湿地生态研究的重要基础,湿地水文也受到气候、地貌、地质、生物、人类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气温升高,旱涝频发,将影响湿地脆弱的水文环境,进而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本文选取金川泥炭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以2011年至2014年为研究时段,对全球气候变化下,湿地水位对降水的响应规律进行分析,并与影响因子——植被(生物多样性、生物量、盖度)、外界干扰(距河流远近)、地形(高程)、土壤性质(容重)进行相关分析,揭示水文情势的形成原因。分析水位与电导率的相关关系,推测水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区域年降水量存在周期性丰枯变化,波动周期大致为3~5年。研究区域降水以小到中雨为主,发生频率在80%以上,对总降水量降水贡献率合计50%以上。而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强降水和干旱频率均呈现上升趋势,每年分别上升0.055%和0.005%。(2)金川湿地内水位因降水影响而上下波动,东部边缘区域水位最浅且波动剧烈;南部洼地水位最高且稳定;湿地核心地带水位较稳定,平均水位在地表附近。水位日增量与日降水量显著正相关。(3)不同频率降水影响下水位呈现不同的动态特征,密集的降水对湿地的扰动较小,维持着湿地水位稳定,而分散不均的降水对湿地扰动较大,湿地水位下降明显。由此推断,在全球气候变化,强降水和干旱同时增多的现状下,沼泽湿地水位稳定性将受到消极影响。(4)不同强度降水对湿地水位影响程度不同。强降水过程中湿地水位的波动幅度大于弱降水过程。强降水结束后,水位由峰值回落,下降速度由快(约2mm/h)减慢(0.3mm/h左右);而弱降水后,水位始终以缓慢的速度(0.3mm/h左右)下降,水位高度影响水流形式(表面流或表层流)而影响下降速度。强降水作用下,湿地水位波动剧烈,全球气候变化下,强降水增多,对湿地水文的扰动加剧。(5)水位动态变化受地形、外界干扰、植被群落特征、土壤渗透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水位随地表高程升高而降低,低洼区域易汇聚降水而表现为高水位;河流对湿地水位动态的影响显著,东部靠近河流的区域,水位波动最剧烈;植被丰富度越高、生物量越低,水位越稳定;土壤容重越低,渗透性越好,水位越稳定。金川湿地土壤容重随深度增加而增大,表层土壤是湿地水位波动的活跃层,估测0~20cm。(6)金川湿地中水体电导率与水位显著负相关,即随着湿地水位上升,电导率下降。水位的动态变化,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环境,进而影响微生物生存和有机物分解释放无机盐,造成水化学的变化,表现为电导率的升降。水位波动剧烈的区域,电导率高,即盐分较高。全球气候变化下,湿地水位的稳定性差,将导致湿地土壤盐渍化,影响湿地植被生长和群落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