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拖延被定义为一种回避问题的应对方式。学习拖延为“故意拖延或推迟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学习拖延在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在中学阶段为中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是严重,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业成就,还会降低学生们在学习中的自信心,这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严重的不良影响。基于中学生的学习拖延现象,教育工作者应当立即重视起来,为了抑制中学生的学习拖延行为,本研究将贡献一份自己的科学力量。本研究选用的量表分别是:中学生学习动机量表、中学生学习拖延量表、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三个量表的信效度良好,对310名初中生进行测试,使用SPSS23.0、Mplus7.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研究目的是在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大环境下探讨学习动机和学习拖延之间的关系,并探索学业自我效能感对两者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初中生的学习拖延呈中等水平,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三年级学习拖延程度最低。(2)初中生的学习拖延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男生比女生有更严重的学习拖延问题。(3)初中生的学习动机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学习动机存在年级差异,三年级学习动机最强。(4)初中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拖延存在显著负相关,并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5)初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拖延存在显著负相关,并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6)初中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并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本研究得出结论:初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学习动机和学习拖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对初中生学习拖延的心理机制提供了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