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化。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历练,同时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我国中央部署民族类院校和地方民族院校以及民族地区院校不断发展壮大,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其功能和价值也逐渐显现和扩大化的趋势。地方民族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地方民族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特殊性和教育功能能够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丰富体育教学内容,而且能够促进各民族和谐团结和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研究、分析和探讨民族文化传承背景下的地方民族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问题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培养优秀的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传统体育类项目的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和地方民族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殊性与教育功能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和总结,为解决基于民族文化传承视角下地方民族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建设问题,做出理论方法和经验的总结,并提供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可操作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传统体育类项目由2006年开始审批至2014年第四批截止共由有82项。建国以来已进行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其已成为我国少数民族群众展示和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的重要舞台。民族院校通过系统地传授民族文化体系来完成,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院校是我国独有的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地方民族院校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民族文化体系的一部分,是在长期的、由广大师生直接参与下的体育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2、地方民族院校的文化背景、语言文字、风俗人情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地方民族院校校园体育文化主要存在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制度方法层面三个层面的特殊性。地方民族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教育功能是在民族传统体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实现的,其主要表现在教育导向功能、心理疏导功能、整合规范功能、激励实践功能方面。 3、地方民族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建设面临着管理和行为方式的偏颇;多元文化价值的冲突;新旧价值思想观念的转变等方面的机遇和挑战。 建议: 1、地方民族院校也是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主阵地,依托国家政策优势,多种形式创新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地方民族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建设中,着力建设与现代体育运动方式有机结合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创新发展起来一些运动项目,让师生通过新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形式,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地方民族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建设。 2、依托地方优势,形成特色项目。地方民族院校建设民族传统体育特色项目公共体育教育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相结合,是民族文化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非常重要的手段与方式,也是各民族共生互荣的有力保障。 3、推动校园体育文化濡化与学生主体内化的互动方式,增强地方民族院校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让大学生在多元共存的校园体育文化中既保持自己本民族传统体育特色文化又能吸收其他民族体育文化中有益部分,找寻各种体育文化之间的契合点,建设一个健康、文明、融洽且充满活力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