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现代牧业合作社住居空间形态研究

来源 :内蒙古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angjuan8604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牧民居住在“以畜为本、以草为根、逐水草而居”的基本生态原则下建设自己的家园。但在近年来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破坏严重,资源的不断开发使草原受到侵占,牧民定居,牲畜圈养已是现今牧民生活的基本状况。随着内蒙古牧业地区逐步与市场接轨和不断加快的牧业产业化进程,牧区以家庭为主的生产模式,分散的土地经营体制,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已成为制约牧区经济快速发展、牧民大幅增收的主要障碍。牧业合作社是个体牧户以及一些企业为高效应对市场经济而自愿建立起来的牧区专业合作组织,在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发展牧业合作社已经成为内蒙古地区发展牧区生产力的迫切要求,而在原先的住居空间基础上,对牧民的生活质量及养殖条件无法提供应有的需求水平,本论文应国家政策及市场的需求,试图从现代化牧业合作社居住空间的形态研究出发,展开对合作社所需建筑领域的探究,为发展适合于现代化牧业合作社运营的全新建筑类型做出贡献。本论文整体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对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界定研究的概念和研究的内容,确定研究目的和方法。其次,通过对牧业合作社和当代牧区住居现状的分析,发现牧业合作社的发展所存在的问题,牧业合作社具有“牧业社区”的属性,从本质上分析了牧业合作社重塑牧业社区的可能性。通过实地的调研分析,从牧业合作社的生产需求和牧民的居住需求出发,总结当今牧区生活生产所存在的问题。再次,以住居学的研究范畴和方法对现代牧业合作社住居问题进行解析,纵向研究以内蒙古牧业合作经济模式的历程为线索探究分析草原住居空间形态变迁,从住居与风土的角度出发,分析影响草原住居空间形态变迁的生态环境、经济文化、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等因素,总结草原住居形态变迁的特征。从住居的功能层次与住居领域范畴,分析当代草原住居存在生活、生产、文化、市场经济和公共管理的功能缺失,以及对住居领域的探讨研究,得出现代牧业合作社住居形态的设计策略。最后,运用总结得出的设计策略对现代牧业合作社实践案列进行分析,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再反作用于理论的规律,验证结论的可行性,从住居学的研究范畴对案例给与评价。
其他文献
针对网络信息体系概念与机理问题,研究网络信息体系的概念和特点,分析网络信息体系给信息化战争带来的变化.从物理域、信息域、认知域和社会域分析网络信息体系的特点,结合网
为分析长期荷载作用对粉煤灰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在CO_2浓度(体积分数)为(20±3)%,相对湿度为(70±5)%,温度为(20±2)℃环境中,研究了水胶比为0.37、0.45、0.53,粉煤灰等
近年来,审计约谈监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真实盈余管理的视角,基于中注协2012—2015年的年报风险约谈数据,检验审计约谈监管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发现:审计约谈监
采用样带和样方相结合的方法沿海拔梯度取样,利用数量生态学方法对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高山草甸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将该区的草甸群落
针对目前大多数开沟机在作业过程中土壤回流严重的问题,设计一种导流装置。通过对该装置结构的阐述及抛撒土壤在导流装置中的运动学分析,利用SolidWorks建立导流装置模型,并
目的探讨肝癌淋巴转移的相关因素、转移规律、治疗方法,以及对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21例肝癌合并肝外淋巴结转移的病理类型、转移部位、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