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20次 | 上传用户:showfee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泛滥全球的金融海啸,其最直接的源头就是美国的次贷危机。作为国民经济核心的中国银行业已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全面对外开放,面对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不变的是信贷风险管理这一银行永恒的主题。全面、系统的阐释银行信贷项目风险符合系统整体观的要求,是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必然趋势,也是其难点所在。原理的创新是方法和模型创新的基础。本文从问题的难点出发,通过多角度的分析界定了银行信贷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运用问卷调研、实证分析的方法建立了银行信贷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三维结构体系。在三维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就银行信贷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从全过程的角度切入,在研究贷前评估、贷中监控和贷后评价的过程中融入全方位和全要素,以大量的数据和模型对相关问题进行了验证。对于贷前评估,构建了纺织制造业、机械制造业、石油化工、金属非金属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子制造业、零售业和信息技术八个行业的银行信贷项目风险贷前评估模型;对于贷中监控,从信息经济学和信贷文化的角度,提出银行信贷项目风险动态监控需要培育良好的信贷文化和建立有效的和谐博弈机制;对于贷后评价,建立了银行信贷项目贷后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论文的主要创新点有:(1)在系统的识别分析银行信贷项目风险的基础上,建立了银行信贷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三维结构,以全方位、全要素、全过程三个维度诠释了银行信贷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并运用实证分析验证了这一框架体系。分析显示,在不考虑宏观经济运行环境产生的系统风险的情况下,相对于银行信贷项目风险管理的宏观因素包括金融政策与法律环境、金融监管体系和金融诚信体系而言,银行内部控制制度是影响信贷项目风险的主要因素。(2)立足中国统计数据现状,把握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构建了不同行业的银行信贷项目风险贷前评估模型,为银行分析不同行业内的信贷项目提供了科学的评价方法。(3)基于博弈论和信贷文化,提出了银行信贷项目风险贷中监控的思路和方法。提出的和谐博弈机制是银行信贷项目风险贷中监控的硬性约束机制,而培育良好的信贷文化是动态监控的长期软机制。(4)提出了银行信贷项目贷后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建立规范化的、科学的银行信贷项目贷后评价系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其他文献
本文设计了一款升压式DC/DC变换器,输入电压范围为2.7V到5.5V,适用锂离子电池供电的便携式设备,可输出高达18V的稳定输出电压,负载电流最大达200mA。电路采用电压控制型PWM方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而土地是各种陆地生态系统的载体。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必然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影响生态系统所提供服务的种类和大小。研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伍尔芙之所以能够赢得这样的声誉及地位,一个是在于她在大部分小说中采用了现代主义意
在美国当代剧作家中,托尼·库什纳堪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最受观众、学术界和批评界好评的戏剧家。不仅其代表作《天使在美国:一部关于国家主题的同性恋幻想曲》上篇《千禧年来
在一些特色鲜明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难免会有专业不对口、实践经验不够丰富的青年教师。利用所建设的教学科研基地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加快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
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迅速,自动化领域技术也是日新月异。传感器件作为自动化系统中的反馈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直接影响到自动化系统的运动效果,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利用光电器件的光电转换功能的图像传感器,作为电子设备的"眼睛",也广泛运用于交通、医疗、安防、航天应用领域中。本文介绍了OMRON公司的图像传感器在位置修正方面的应用。该套系统结合OMRON公司的飞行拍照技术,将会极大的提高自动化设备的工
本文针对除尘装置的现状,在广泛调研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瞄准前沿课题,将陶瓷膜分离技术引入除尘装置进行研究开发,在已有初试和中试设备的基础上,组建了陶瓷膜管除尘器工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PLC技术也不断趋于成熟,其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工作效率与质量,笔者结合工作经验与实际情况,在下文中对PLC在电气自
专业选修课是大学课程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学生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目前的专业选修课教学存在高校师生重视程度不足、教师教学方法落后等
[摘 要]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基础课教师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和个人的综合素养,以充分适应大类招生改革背景下基础课教师的新使命。  [关键词] 信息化;化学教师;改革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以“一体两调三结合”为核心的农业院校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研究(GH19126)  [作者简介] 于海玲(1981—),女,吉林市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