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枣(Ziziphus jujuba Mill. cv. Dongzao)是中国特有的晚熟枣品种,也是目前公认的品质较好的鲜食枣品种,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疗功能。但鲜枣的贮藏期较短,采摘之后的鲜脆状态在自然条件下只能维持几天时间,难以保持其鲜食价值。研究冬枣果实贮藏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可有助于了解冬枣果实衰老软化的分子机制,并为将来针对性地进行冬枣品质改良提供依据。为此,本论文采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对贮藏过程中冬枣半红期和全红期果实进行研究,成功构建了冬枣贮藏过程中的正向文库(半红期果实cDNA为tester,全红期果实cDNA为driver)和反向文库(半红期果实cDNA为driver,全红期果实cDNA为tester),经过斑点杂交验证和基因功能注释,最终获得154个unigene,其中包含淀粉酶、延伸因子、细胞壁水解酶、半乳糖氧化酶、乙醛脱氢酶、过氧化氢酶、ACC合成酶等衰老软化相关基因。从中挑选17个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实验分析发现,在冬枣果实贮藏过程的不同成熟期,被挑选基因根据不同表达模式分为五类。由文库中筛选得到与桃树CAT1基因相似性高达88%的基因片段,通过5’-和3’-RACE扩增,拼接得到1586bp序列,该序列包含了1479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492个氨基酸,具有CAT因家族的保守功能域。将其命名为ZjCAT,其GenBank登录号为JN831452。ZjCAT的氨基酸序列与桃树、陆地棉等多种植物的过氧化氢酶有很高的相似性,并属于类型Ⅲ过氧化氢酶。实时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冬枣不同组织和果实成熟期差异性表达,其中在冬枣半红期果实中表达量最高,表明在冬枣果实成熟衰老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