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治理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009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社会的到来不仅深刻而持久的改变了人类生存的空间面貌,而且在更为内在的层面,重塑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既包括城市地区也包括农村地区)。城市空间的创造、更新、组配、规划等实践活动,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城市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方方面面的发展,并调控着人们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构建城市空间治理的理论框架,促进空间善治,对人们的城市生活和未来城市发展意义重大。当前城市空间治理受到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及领域的关注,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为研究视角——基于人类生产方式的空间实践,从城市空间的社会性以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宏观层面,对城市空间治理进行一般性理论研究。通过对城市空间问题的多维剖析和治理反思,尝试构建城市空间治理的四重理论维度——资本、权利、情感、制度,及其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以空间正义为根本善治目标,探究城市空间治理的路径,从而搭建城市空间治理的理论框架。本文首先追溯了东西方文化中的诸种城市空间治理观。然后,考察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治理的相关论述,并深入梳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城市空间治理思想,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城市空间治理观。上述思想史的梳理,为进一步界定城市空间治理的理论视角、基本内涵和研究定位提供丰富的思想理论资源和实践经验。研究发现,虽然影响城市空间治理的因素众多,但从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视角进行分析,资本、权利、情感和制度是影响城市空间治理的四大因素。资本逻辑是空间创造的基本动力,空间权利是对传统权利的重构,情感是城市家园生成的基础,制度则对空间秩序和利益具有保障性作用(特别是在现代城市社会)。从这四大影响因素出发,城市空间治理中呈现的主要问题则是:空间生产异化、权利的不平衡、情感的流动性剥离以及制度弹性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这些问题的内在空间根源,并对每个空间问题的生成根源进行了治理反思。面对这些城市问题及空间根源,最重要的是要使空间正义成为城市空间治理的价值原则和实践规范。且以空间正义为最终善治目标,实现空间生产正义、差异正义、居住正义和秩序正义,从而在每个具体的层面实现空间善治。最后,回归到中国的时代境遇中,对新时代中国城市空间治理进行回顾与展望,梳理建国70年来和改革开放40来我国城市空间治理的问题表现。针对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立足于新时代城市空间治理的使命和境界,城市空间治理要树立人民性、生态性、公共性和文化性的治理目标,最终超越西方城市文明发展的局限性,实现本国城市文明的自觉。
其他文献
本文在回顾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国际及国内背景的前提下,阐述了我国课程改革论争的起因和经过以及论争存在的主要分歧,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课程改革论争进行评述并指出,我国课程
针叶树是松柏目的一种植物。树叶呈针状,终年常绿,球状果实。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裸子植物的树木。针叶树的叶大多为常绿,叶形针状或鳞片状。针叶树球果成熟自然脱落后其鳞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照明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LED照明逐渐成为一种可以代替其他照明工具的新型光源。白光LED较其它已知光源具有照明效率高,使用时间长久,能量损耗低,便捷易安装,环境友好等一系列优点,已成为21世纪最引人注目的绿色光源。由于PO_43-在紫外光区具有高吸收,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使用磷酸盐作为荧光粉基质。磷酸盐基质荧光粉优点很多,如发光强度高,煅烧温度低,对环境没有危害等。因此本论文
思南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把党的建设贯穿于易地扶贫搬迁全过程,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可融入”目标,让搬迁群众住得安心、过得放心、充满信心。傍晚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步入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企业高负债和银行高不良贷款现象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两大问题。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