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中最多发的恶性肿瘤,近些年发病率为上升趋势,多数胆囊癌患者由于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而易被忽视,发展至中晚期症状明显时才被确诊,此时手术多无法根治性的予以切除,5年存活率较低。就目前来说,胆囊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尚未十分清楚。自噬作为Ⅱ型程序性细胞死亡,已被实验研究证实其与肿瘤的发生、进展及肿瘤血管的形成等有关。因此研究胆囊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自噬有关基因,对探究胆囊的发生机制和相应的治疗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科研价值。目的:通过检测胆囊癌(gallbladder carcinoma,GBC)组织中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 (microtubules associated protein1light chain3-B,MAP1LC3B)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参数,探究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MAP1LC3B在胆囊癌中的相互关系。试图找寻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有关的分子标记物,在分子生物学的水平上为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到2011年12月期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存档的所有胆囊癌组织46例,选取同期手术切除的46例胆囊炎性病变的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别中的Beclin1和MAP1LC3B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且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所有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c2检验或者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Beclin1和MAP1LC3B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水准为0.05。结果:1.胆囊癌患者中Beclin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5.7%(21/46),低于对照组慢性胆囊炎组的阳性表达率78.3%(36/46);MAP1LC3B的阳性表达率为47.8%(22/46),低于对照组慢性胆囊炎组的阳性表达率71.7%(33/46);两组间Beclin1蛋白和MAP1LC3B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胆囊癌组织中,Beclin1和MAP1LC3B蛋白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的年龄、性别、癌组织分化程度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胆囊癌组中Beclin1蛋白表达与MAP1LC3B蛋白表达存在正相关(rs=0.538,P<0.05)。结论:1.胆囊癌中Beclin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5.7%,低于对照组中慢性胆囊炎组的阳性表达率(P<0.05);胆囊癌中MAP1LC3B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7.8%,低于对照组中慢性胆囊炎组的阳性表达率(P<0.05)。2.胆囊癌中Beclin1蛋白表达与MAP1LC3B蛋白表达二者存在正相关(rs=0.538,P <0.05)。3. Beclin1蛋白表达的水平与MAP1LC3B蛋白表达的水平与临床分期相关;Beclin1蛋白表达的水平与MAP1LC3B蛋白表达的水平与淋巴结是否转移相关。4. Beclin1及MAP1LC3B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是影响胆囊癌患者的预后独立因素,且二者之间的表达存在正相关,联合检测Beclin1及MAP1LC3B有希望成为胆囊癌诊断及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