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地是城市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要长期保持较高的景观价值,发挥较大的生态功能离不开持续的管理养护,而绿地的管养又伴随着物资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其中能耗与温室气体排放(GHG)是环境影响的主要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地面积快速扩大,管养工作量不断增加。本文以郑州市郑东新区为调查研究对象,研究了城市绿地中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管养水平对环境影响的相互关系。主要探讨了在初龄、中龄和成龄期绿地植物群落中,随着乔木、灌木、草坪以及地被结构比例的变化,绿地管养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趋势。通过定量研究管养工作各环节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总结出环境影响较大的管养项目,以及管养对环境影响的强度。研究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定义绿地管养工作的产品输出为长期提供稳定的符合设计要求的绿地景观,评价目标为量化管养工作的环境影响程度;绿地管养生命周期以1年为限,按照LCA评价的一般步骤建立了绿地管养环境影响特征量运算模型。对初龄、中龄、成龄三个城市绿地类型12块样地93个植物群落样方(20m×20m)的实地调查,研究了乔木、灌木、地被及草坪植物层年度管养环境影响特征量。研究发现,乔木层的密度特征和灌木、地被、草坪层的面积比例特征与城市绿地各年龄时期的管养工作量相关性最强。在绿地各年龄时期内,乔木层随密度提高,管养能耗及GHG排放曲线呈抛物线形式;灌木、地被和草坪层随面积比例增加,管养能耗及GHG排放均呈持续上升态势。在绿地各年龄时期,单位面积绿地伴随年龄增长的各植物层管养环境影响变化趋势为:木本类植物层先小幅增长,后快速降低;草本类植物层呈较为稳定的小幅下降。绿地管养中,施肥对环境影响最为突出,占绿地整体管养环境影响比例的50%以上。不同龄期绿地中,相同面积的各植物层管养环境影响由强到弱为:草坪层>灌木层>地被层>乔木层。不同龄期绿地维持中等及以下管养环境影响程度的植物群落特征为乔木层密度(0-0.35)和地被层面积比例(0-1)任意,灌木层和地被层面积比例分别≤0.35和0.55。上述研究结果可为绿地管养部门成本核算、制订节能减排政策提供参考;为园林绿地设计单位提供低管养绿地设计方案参考等。以期达到绿地在未来长期发展中降低管养环境负担,增强可持续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