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冈底斯成矿带中段,以构造成矿学理论为指导,在全面搜集研究区及其它相关资料基础上,通过野外考察取样、测试分析、编图,综合研究,重新厘定成矿地质构造背景,梳理区域大型变形构造类型及特征,从典型矿床研究,成矿地质背景与成矿、构造变形与成矿的耦合关系分析,矿产时空分布特征,总结了成矿规律,取得如下新认识:(1)研究区自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8个重要事件的演化:石炭-二叠纪冈瓦纳大陆北部被动陆缘伸展裂离与扩张,松多洋盆形成;中二叠世-中三叠世松多洋盆向南俯冲与洛巴堆岛弧形成;晚三叠世雅鲁藏布江洋盆和嘉黎弧后洋盆扩张与松多洋盆闭合,松多活动陆缘与旁多被动陆缘碰撞造山;早-中侏罗世,雄村以西的雅鲁藏布江洋壳向北俯冲,雄村-叶巴弧盆系形成;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雄村以东的雅鲁藏布洋壳向北俯冲,桑日弧盆系形成;晚白垩世早期,雅鲁藏布江洋壳全线向北俯冲,晚期,日喀则以东雅鲁藏布江洋盆闭合,开始碰撞造山,日喀则以西雅鲁藏布江洋广泛向北俯冲,冈底斯岩浆弧形成;古新世-始新世中期,雅鲁藏布江洋盆全线关闭,北喜马拉雅被动陆缘-冈底斯活动陆缘碰撞造山,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形成;新近纪高原隆升、伸展,含矿斑岩广泛侵入和冈底斯金属矿带形成。(2)研究区主要的大型变形构造类型有4类,分别为:结合带、走滑构造、韧性剪切带及推覆构造;共7条:永珠-嘉黎推覆构造、隆格尔-措麦推覆构造、拉贡拉-冬古拉-米拉山推覆构造、塔玛-渡布-帕古脆韧性-韧性剪切带、恰布林-江当推覆构造、雅鲁藏布结合带及当雄-大竹卡走滑构造。(3)通过对研究区典型矿床的解剖,得出:研究区的主要矿种有铜矿、铅锌矿、钨钼矿等;矿床类型主要有岩浆热液型矿床(热液-蚀变岩矿床)、斑岩型矿床和矽卡岩型矿床。(4)通过分析构造事件与成矿的关系得出:晚白垩世-新近纪时期的构造事件对成矿起控制作用,尤其是古近纪-新近纪时期的碰撞、后碰撞作用强烈控制矿产的产出,主要的矿种为铜、铅锌、金等。(5)通过对大型变形构造的缓冲区与研究区的矿产空间分析,得出:①大型变形构造对矿产起一定的控制作用,且韧性剪切带相较其它3种构造类型对成矿的控制作用较强;②构造类型的不同,所控制的矿种也有区别。其中,结合带中及附近主要产出铬铁矿及铜矿;走滑构造与铜矿、铁矿的关系较密切;韧性剪切带主要与铜矿、金矿有关;推覆构造与铅锌矿、铜矿的关系较密切。(6)研究区的矿产时间上主要的成矿时期为喜山期。目前发现241处矿床点、占整个研究区矿产的55.02%;次要成矿时期为晚燕山期,共发现153处矿床点,占整个研究区矿产的34.93%。空间上主要分布在念青唐古拉成矿亚带(Ⅳ-22)、南冈底斯成矿亚带(Ⅳ-23)、仁布-曲松成矿亚带(Ⅳ-30)分别发现90处、222处、45处矿床点,共占据本次研究区的矿产总数的81.51%。(7)研究区构造-岩浆-成矿关系密切,区内具有寻找岩浆热液型矿床(热液-蚀变岩矿床)、斑岩型矿床和矽卡岩型矿床的潜力,各类型矿床具有地质找矿标志、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以及遥感异常找矿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