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以下简称肝癌)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门静脉内生长和肝内转移是肝癌的生物学特征之一。肿瘤首先在肝内直接蔓延,也可在肝内沿门静脉分支转移,使肝内出现多处转移结节。肝外转移通过淋巴道,可转移至相关淋巴结。晚期亦可通过肝静脉转移至远处脏器,预后不佳。肿瘤的浸润转移是各种恶性肿瘤预后差的重要因素之一。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依赖于各种蛋白质水解系统的协同作用。其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plasminogen activator,uPA)系统和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rlases,MMPs)发挥了重要作用。uPA、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s-9,MMP-9)是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farmatrix,ECM)最重要的酶类之一,二者又与新生血管的形成,细胞间的黏附作用联系紧密。有研究表明,二者在肿瘤细胞的侵袭过程起着协同所用。但二者在肝癌中的联合表达情况,及它们与病理、临床相关指标的联系目前尚无报道。本课题通过研究uPA和MMP-9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从而探讨uPA和MMP-9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材料和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肝胆外科2004年12月—2006年4月45例肝癌病人的手术切除标本及对应的癌旁组织和相关临床资料,7例肝血管瘤的瘤旁肝组织作为对照组。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uPA和MMP-9在上述标本中的mRNA表达情况,并用凝胶扫描仪进行电泳条带强度分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检测uPA和MMP-9在上述标本中的蛋白表达情况,并由两名病理科医师采用双盲法阅片和评分。同时将实验结果与病理、临床资料(伴有静脉癌栓及肝内外转移形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理分级、血清AFP水平、肿瘤直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RT-PCR检测45例肝癌组织uPA mRNA阳性率为100%(45/45),相对应的癌旁组织阳性率为84.44%(38/45);对照组阳性率为28.57%(2/7)。三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uPA 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静脉癌栓形成、肝内外转移明显有关(P<0.01),而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病理分级、血清AFP水平以及肿瘤直径无明显关系(P>0.05)。2,RT-PCR检测45例肝癌组织MMP-9 mRNA阳性率为100%(45/45),相对应的癌旁组织阳性率为86.67%(39/45);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57.14%(4/7);三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MMP-9 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静脉癌栓形成、肝内外转移明显有关(P<0.01),而与HBV感染、病理分级、血清AFP水平以及肿瘤直径无明显关系(P>0.05)。3,免疫组化检测uPA蛋白在肝癌中的阳性率为75.56%(34/45),明显高于癌旁(26.67%,12/45)及对照组(28.57%,2/7),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并且uPA蛋白的表达与静脉癌栓形成、肝内外转移明显有关(P<0.01),而与HBV感染、病理分级、血清AFP水平以及肿瘤直径无明显关系(P>0.05)。4,免疫组化检测MMP-9蛋白在肝癌中的阳性率为66.67%(30/45),明显高于癌旁(22.22%,10/45)及对照组(14.29%,1/7),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并且MMP-9蛋白的表达与静脉癌栓形成、肝内外转移明显有关(P<0.01),而与HBV感染、病理分级、血清AFP水平以及肿瘤直径无明显关系(P>0.05)。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uPA和MMP-9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分别为mRNA,r_s=0.749,P<0.01;蛋白,r_s=0.475,P<0.01)。结论:研究结果显示,uPA和MMP-9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这种高表达与肝癌的静脉癌栓形成和转移有关。对二者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提示早期发现肝癌的浸润和转移,在判断肝癌病人的预后和转归方面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