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满文化在吉林省现代旅游活动中的传承与发展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8次 | 上传用户:xiang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萨满信仰起源于人类母系社会中晚期。世界上某些地区古代都曾有过与萨满教相类似的信仰文化,只不过是所叫的名称或采取崇拜的方式不同。在研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民俗时,萨满教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尤其在满族发祥地之一的吉林省,萨满文化更加溶入到了满族的民俗民风之中。但随着满族的汉化发展,满族的传统宗教萨满教慢慢被人们遗忘,而现代旅游活动却恰好能够满足人们对历史文化知识等多方面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风景旅游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旅游产品的文化性,了解其文化历史、民俗风情也成为人们旅游的一大动机。吉林省丰富的萨满文化资源,与冰雪生态旅游相辅相成,成为引人入胜的人文景观,更好的开发萨满文化旅游产品正好弥补了当前吉林旅游产品中缺乏宗教文化旅游产品的不足,丰富了当前的旅游品种。同时,又更好的发掘、保护、利用了萨满文化,让萨满文化在旅游中传承并发展。本文主体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运用史料、考古、调查和神话传说叙述了萨满教的兴起发展与萨满文化的内涵,并根据吉林省特点的历史背景与环境特点,进行了探讨与分析,提出了萨满文化与旅游的关系以及本文的意义。第二、三部分对萨满文化在吉林省旅游市场中的发展做出了调查,分析了萨满文化在吉林省的发展现状,以及作为满族发祥地之一的吉林省在发展萨满文化旅游的优势与现存的相关问题。第四部分首先简单分析了民俗宗教旅游发展较成功的案例,通过对他们的实地考察与借鉴,提出了自己的相关建议。文章在结束部分,对萨满文化在吉林省旅游活动发展作出了剖析,得出如下结论:旅游活动会将萨满文化的魅力重新展现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萨满文化。合理开发并利用会将萨满文化发展成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既可以保护和宣传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可以丰富吉林省的人文旅游资源,增加旅游创收,使政府更加重视萨满文化。一举两得。
其他文献
刘魁立《民间叙事的生命树》一文,成功地利用共时研究法,从形态学的角度探讨了特定故事类型的内部结构与结构关系,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结构概念和理论命题。本文在追溯形态
为准确从视频中提取出不含阴影的运动目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高斯混合模型及纹理的阴影去除算法。采用自适应高斯模型个数选取策略及自适应学习率参数取值方法对经典高斯混合模型进行改进,将改进后的高斯混合模型与三帧差法结合提取运动区域,使用基于梯度方向的纹理相关性算法移除运动区域的阴影。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快速、精准地建立并实时更新背景模型,在保证运动目标实际轮廓完整性的前提下,准确去除光照条件下带来的阴影
正常情况下,摩托车发动机在-10℃以上的环境下,应能顺利起动。脚踏起动时间不超过15s(不包括辅助时间);电起动时间不超过5s;连续起动三次,至少有二次成功如图1、2所示。如果
会话风格和性别的关系一直都被社会语言学家所关注,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的蓬勃发展,社会语言学家就两性话语风格这一课题做了大量的研究。以Lakoff等语
基于微博广告平台,提出两个方法增加广告营销的准确性。第一是识别近似话题,给定一个指定的话题查询,在微博中近似地识别同样的听众,其思想是代替初始的原始话题,对近似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