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城市在相互竞争中迸发出活力,城市之间的要素流,如商品、技术、人口等在城市间进行交流,城市间联系日益增强,其所形成的城市网络是当今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关注的热点话题。城市在全球经济网络中起着节点性的作用,是城市间商品、人口、资金等要素的中转站,城市之间的联系逐渐向网络化转变,而快递企业作为城市间物质流、资金流的主要承载体,深刻影响着城市间的关系。目前,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从生产性服务企业角度并且站在全球的大区域尺度下进行城市网络的研究。国内学者从交通线路、信息产业、人口演化等角度研究城市网络,从快递总-分机构的角度对城市网络进行研究比较少,只结合部分城市经济发展因子作为评价的指标体系,对城市物流水平进行评价。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快递服务水平、空间布局也日趋合理,因此,本文通过构建长三角地区主要快递企业的空间组织网络,系统分析长三角地区城市网络结构及其特征。一方面可以完善城市网络研究,丰富城市网络理论,为网络组织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提供有益的补充。另一方面,便于提高快递服务的时效性,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引导长三角地区城市、企业、区域发展,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的结构性和功能性转型。本文通过长三角各市统计年鉴获取城市人口、经济数据、快递物流等统计数据,根据快递市场份额,选取前十位快递企业,获取各快递企业节点的位置数据和城市数据。其次分析长三角地区快递网络及其空间结构,通过空间分析方法,探究快递企业区域转运中心、城市中转场和服务门店的空间分布,进而构建长三角地区快递网络。再次基于快递总-分机构数据,通过核密度空间分析方法探究快递节点的空间集聚特征,采用城市快递配送水平综合评价、城市网络空间连接度和时间-空间通达度等方法分析长三角地区城市网络空间组织和空间特征。最后通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得出长三角地区快递企业所在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层级特征,通过线性拟合得到快递网络和城市网络的相关性,并分析长三角地区城市网络的影响因素。本文共分为七个章节,前两章是文献梳理和评述,包括选题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相关研究动态、研究内容等。第三章介绍长三角地区快递业企业发展状况、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第四章是长三角地区快递网络及其空间结构。第五章主要是基于快递总-分机构数据,分析长三角地区城市网络空间特征。第六章分析长三角地区快递企业所在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层级特征,分析长三角地区城市网络的影响因素。第七章归纳本文所得出的结论并进行相关讨论。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快递区域转运中心在上海、杭州、南京;从城市中转场来看,除连云港、宿迁、舟山无城市中转场,其余各城市均有分布,且空间布局主要沿南京-常州-苏州-无锡-上海-杭州-绍兴-金华一线分布;从快递门店集聚程度看,上海是快递配送集聚的核心地带,且集聚强度和区域内主要铁路、公路走向高度吻合,总体呈“Z”字型特征。(2)长三角地区城市网络“线”层级分析中,上海与其他城市的城市网络连接度最高,与苏州的连接程度最强;杭州网络连接程度排名第二、苏州第三位。在“中心和外围”网络分析中,时间通达度系数和空间通达度系数具有相对一致性,总体上分为“中心地带”、“过渡地带”、“外围地带”,由中心地带向外围,通达水平逐渐降低。(3)长三角地区城市网络特征存在多等级、多中心、非均衡性的差异,快递配送水平综合评分中,等级越低,城市数量相对较多,反之,数目越少,快递物流发展水平呈现“金字塔”式特征。空间上,主要表现为由中心向南北两侧的梯级分布特征。(4)城市网络的影响因素中,GDP总值、城市人口规模、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要素对城市网络的连接度有很显著的解释,时间与空间通达性没有通过检验,由于长三角交通一体化水平的提高,部分削弱了城市间的空间距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