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jsea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是来源于皮肤和其他器官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发病特点具有种族差异性。本文旨在探讨本地区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发病趋势、病理类型、发病部位等临床特点,并对相关预后因素进行分析,为探索我国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特点提供依据,并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由组织病理学确诊。其中,男性41例,女性39例,年龄>65岁39例,年龄≤65岁41例,中位年龄60岁(19-90岁);Ⅰ+Ⅱ+Ⅲ期65例,Ⅳ期65例。本文回顾性分析80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所有患者随访总生存期,并对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所有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17.0软件包,以P<0.05为显著性标准。预后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绘制生存曲线,预后的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风险模型。结果:1、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逐年增加。2、80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病理类型中,肢端雀斑型39例(48.8%),粘膜型20例(25.0%),结节型13例(16.2%),浅表扩散型8例(10.0%)。80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发病部位中,掌跖/甲下(肢端)39例(48.8%),粘膜20例(25.0%),上肢/下肢9例(11.3%),躯干部7例(8.8%),头颈部5例(6.3%)。其中,60例皮肤恶性黑色素患者中原发病灶部位无溃疡者21例(35.0%),有溃疡者39例(65.0%)。3、80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0.3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3.1%、47.8%、28.8%。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皮肤病灶表面有无溃疡均与患者的预后存在相关性(P<0.05)。COX回归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皮肤病灶表面有无溃疡及临床分期均为恶性黑色素瘤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结论:1、本地区恶性黑色素瘤患者7年来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2、本地区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男性略多于女性,总体高发年龄为50~59岁,男性高发年龄为50~79岁,女性高发年龄50~59岁。初诊时Ⅰ+Ⅱ+Ⅲ期患者多于Ⅳ期。3、本地区恶性黑色素瘤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肢端雀斑型,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肢端(掌跖/甲下),其中,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病灶部位有溃疡者居多。4、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预后不良,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皮肤病灶表面有无溃疡均与预后相关。其中,临床分期、皮肤病灶表面有无溃疡是恶性黑色素瘤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开展课题研究对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存在功利化、虚假化、低效化和形式化等问题,其主要由认识偏差、评价制
为了解中小学生性教育的现状,本文采用文献法对国内外中小学生性教育的文献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开展中小学生的性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正>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标准术式,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与保守治疗相比,腰椎融合手术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并能够保持椎体的自然序列。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如
目的研究连翘叶与连翘果实之间的质量异同,探讨连翘叶作为连翘药用替代品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连翘叶和连翘的甲醇提取物进行定性鉴别;通过测定连
中国社区志愿服务迄今形成了相对稳定和完善的体系,其涵盖的服务类型更广泛多元(穆青,2008)。2006年,政府就开始关注农村志愿服务的发展,并通过一系列文件进行政策倡导。其中
立足我国中小学课程实施的实际,结合中小学校本课程的现状,探讨影响校本课程实施的六个主要因素:具体内容、环境、学生、教师、校长以及社区。其中,内容是校本课程实施的核心
本论文选取《希伯来圣经》“智慧书”中的《约伯记》、《箴言》、《传道书》,及“诗歌书”中的《雅歌》四卷书,以“现代性”视角切入,并予以阐释。论文指出:这四部古老的经典,
新修订的历史课标除贯彻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原则,还要从初高中历史教育的整体规划出发,处理好初中和高中历史课程的区分与衔接、课程目标和
目的:分析浙江省宁海县2005-2012年HFRS疫情的流行特征。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2年宁海县HFRS报告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但无明显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