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是来源于皮肤和其他器官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发病特点具有种族差异性。本文旨在探讨本地区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发病趋势、病理类型、发病部位等临床特点,并对相关预后因素进行分析,为探索我国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特点提供依据,并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由组织病理学确诊。其中,男性41例,女性39例,年龄>65岁39例,年龄≤65岁41例,中位年龄60岁(19-90岁);Ⅰ+Ⅱ+Ⅲ期65例,Ⅳ期65例。本文回顾性分析80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所有患者随访总生存期,并对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所有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17.0软件包,以P<0.05为显著性标准。预后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绘制生存曲线,预后的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风险模型。结果:1、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逐年增加。2、80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病理类型中,肢端雀斑型39例(48.8%),粘膜型20例(25.0%),结节型13例(16.2%),浅表扩散型8例(10.0%)。80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发病部位中,掌跖/甲下(肢端)39例(48.8%),粘膜20例(25.0%),上肢/下肢9例(11.3%),躯干部7例(8.8%),头颈部5例(6.3%)。其中,60例皮肤恶性黑色素患者中原发病灶部位无溃疡者21例(35.0%),有溃疡者39例(65.0%)。3、80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0.3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3.1%、47.8%、28.8%。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皮肤病灶表面有无溃疡均与患者的预后存在相关性(P<0.05)。COX回归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皮肤病灶表面有无溃疡及临床分期均为恶性黑色素瘤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结论:1、本地区恶性黑色素瘤患者7年来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2、本地区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男性略多于女性,总体高发年龄为50~59岁,男性高发年龄为50~79岁,女性高发年龄50~59岁。初诊时Ⅰ+Ⅱ+Ⅲ期患者多于Ⅳ期。3、本地区恶性黑色素瘤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肢端雀斑型,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肢端(掌跖/甲下),其中,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病灶部位有溃疡者居多。4、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预后不良,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皮肤病灶表面有无溃疡均与预后相关。其中,临床分期、皮肤病灶表面有无溃疡是恶性黑色素瘤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