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文坛巨擘威廉姆·莎士比亚(1564-1616)的剧作历数世纪之久而魅力犹存,可以经得起不同文学批评流派多种角度的解读。作为四大悲剧之一的《麦克白》亦不例外。本文以女性主义莎士比亚批评为理论基础、以剧作中可获知的细节为论据,尝试证明麦克白夫人并非邪恶而只是一个深受父权意识影响的普通女人;她的命运带有浓重的悲剧性质;她的悲剧经历对于女性具有普遍的启示意义。论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麦克白》在四大悲剧中的地位与特点并总结了《麦克白》的剧情,同时重点回顾了评论界对麦克白夫人的评价。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女权主义对男权传统的颠覆,评论界对麦克白夫人的评价有所改观,然而主流观点仍倾向于将其定性为一个典型的邪恶女人。正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为理论综述。本章回顾了女性主义莎士比亚批评的形成与发展并概述其基本观点、评析角度与评析方法。本文即从女性主义莎士比亚批评中汲取灵感、遵循其研究角度与方法尝试对麦克白夫人这一女性角色作以全新的评价。第二章主要分析了麦克白夫人的性格。首先质疑将麦克白夫人定性为邪恶的评断,认为麦克白夫人只是用邪恶的言语来掩盖内心的柔弱。本章继而分析了麦克白夫人这种异常行为的原因——她的父权意识。麦克白夫人的父权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对丈夫的极端崇拜;为了丈夫而主动解除女性的柔弱;为了丈夫而放弃信仰以及对“父亲”这一父权制权威象征的畏惧。第三章侧重于解读麦克白夫人的悲剧。通过分析麦克白夫人在父权制社会中的“他者”地位、与麦克白关系的疏离以及与剧中其他女性角色关系的缺失展现其命运的悲剧性质。此外,麦克白夫人的悲剧还表现为反抗父权制与寻找自我价值尝试的失败。麦克白夫人的疯癔以及疯癔中的洗手与书写两个意象,体现了她对父权制的再思索与无声的反抗。而麦克白夫人的自杀标志着她寻找自我价值尝试的失败,同时也是她对父权制最为猛烈的一次反抗。第四章着力探讨麦克白夫人的悲剧对于女性的普遍启示意义。本章首先借鉴历史主义的研究角度探讨女性在莎士比亚时代的生活处境,认为麦克白夫人所面临的政治中的无权以及对丈夫盲目的追随等问题符合莎士比亚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本章继而简要回顾妇女解放运动史,指出女性在不懈地反抗父权制地过程中,通过妇女解放运动已经部分解决了麦克白夫人曾面对的这些问题。同时麦克白夫人的悲剧还启示女性认识到通过书写与姐妹情谊来解脱父权制束缚的重要性。结论部分再次梳理了本文的脉络并简要点出各章中作者认为较为创新的观点。本文认为从女性主义莎士比亚批评的角度可以对麦克白夫人这一女性角色进行全新的阐释,从而得出:麦克白夫人并非邪恶,而只是父权制背景下一个普通的女人;她的悲剧对于父权制背景下女性具有普遍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