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扶弱济贫的传统美德。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志愿服务发展十分迅猛。作为矫正“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有效补充,志愿服务在提高公民素质、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培养公民责任感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哈尔滨是中国最早开展社会志愿服务的城市之一,1994年的“94热心行动”标志着哈尔滨市志愿服务事业这颗幼苗破土而出。2009年,哈尔滨市志愿者协会的建立,改变了原来团委、民政等志愿组织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模式,标志着哈尔滨的志愿服务活动进入了政府专项部门统一领导的新阶段,哈尔滨志愿服务事业自此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但就像“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一样,志愿服务中同样存在着“志愿失灵”的问题,表现为慈善的能力不足、特殊性、父权性以及业余性。哈尔滨市志愿服务事业目前也面临着“志愿失灵”问题。文章通过梳理哈尔滨市“志愿失灵”问题的主要表现,对其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对于促进哈尔滨市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完善志愿服务政策、志愿组织自我完善、引导全民参与志愿服务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另外,哈尔滨市作为黑龙江省的省会城市,有效解决哈尔滨市“志愿失灵”问题,对省内其他城市及国内同水平地区的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文章围绕“志愿失灵”这一主题,以哈尔滨市志愿者协会为基础,以黑龙江省志愿服务平台数据采集、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等形式进行调查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提出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阐述了国内外的志愿失灵理论、志愿服务相关研究现状,对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第二章对行文过程中涉及到的志愿服务的基本概念和志愿失灵理论的四方面表现逐一开展介绍和分析,并就美国和香港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经验做了初步分析。第三章介绍哈尔滨市志愿服务的现状,并分析总结出五点哈尔滨市“志愿失灵”问题:出现行政化倾向、沾染官僚化色彩、资金严重短缺、服务功利性蔓延和志愿者结构不合理。第四章以前文的问题分析为基础,总结出导致哈尔滨市出现“志愿失灵”问题的原因。第五章针对问题和原因,提出改进政府管理机制、加强内部制度建设、拓展资金筹集渠道、营造全民参与氛围、切实强化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具有实践意义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