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以来,随着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新的地理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广大高中地理教师的共识。在很多学校,多数地理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开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笔者通过调查走访了部分高中学校,发现“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仍然大量存在着。由于地理学科跨域自然和人文两大科学:自然地理更加偏重于逻辑推理,人文地理偏重于归纳分析,区域地理则是以区域为载体研究特定范围内的各种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就必须根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各自的学科特征,并结合自主学习的相关理论,设计出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文首先通过文献阅读分析,综合了国内外关于自主学习的相关研究成果和进展,然后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获得了部分高中地理教学现状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阐明目前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将高中地理学科内容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三个部分,并根据各自的学科特征,构建出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自然地理教学流程主要包括: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绘制示意图或思维导图,完善知识结构;提供练习、自主测试、自我补救等环节。人文地理教学流程主要包括:设置情境,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案例,得出结论:举一反三、归纳总结;绘制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提供练习,自主反馈、补救等环节。区域地理教学流程主要包括:情境导入,概括区域的主要特征;根据确立的区域特征,明确学习目标;利用地图册,自主推导该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完成学习目标;构建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提供练习,巩固提高等环节。每种教学模式,都选择了相应合适的内容,进行了具体的教学设计。笔者在随后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上述的教学模式,发现实验班的总体成绩要明显优于对照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也比对照班级高。由于没有机会任教高二地理,所以关于区域地理的教学模式的操作效果还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