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墓志是古代丧葬礼俗中重要的衬葬品,专为记叙死者姓名、籍贯、生卒年月、生平事迹等内容的丧葬器具,是当时人们生死观与丧葬文化的重要体现。隋唐时期是墓志发展的鼎盛阶段,其数量之多,铭文之长,纹饰之美,历来颇受学界瞩目,是以研究者众。但大都囿于墓志的志石文字部分。而对于组成“一合”墓志的重要部分——墓志盖,因其历史、文献等价值不高,或旋出旋弃,或无人问津,长期遭受冷落。墓志盖题铭也因此少有人关注,至今仍为学术研究领域的缺憾。本课题从提出“题铭书刻”问题入手,以“题”与“铭”的历史渊源、墓志的源流考察、墓志盖的形制与文化内涵为切入点,综合运用艺术考古学、金石学、历史学、文献学、文字学、书法学、美术学等诸多学科知识与方法,借助考古文物图像资料,并结合多次大量的实物标本考察,在全面比较分析志盖题铭图像的基础之上,首次对隋唐时期墓志盖题铭的书体类型式样、书法风格,书手、刻工、刻制工艺,地域风格、谶语现象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而系统的断代式个案研究。作者认为,墓志盖不仅有保护志文的外部功用,从形制到志盖题铭都具有一定文化涵义,体现了古代丧葬礼俗的某种特殊的神秘文化意蕴,而且通过志盖题铭既可观文字与书法之演进与流变,并以汉字的文化符号功能考察当时的习俗与观念,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变迁。与传统金石学等相比,不仅在研究方法上有很大的进步,而且拓展了学术视野。因此,本课题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本文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当前墓志研究的不足,同时也填补了系统研究隋唐墓志盖题铭的空白,并希望以此课题做抛砖之引,以俟有更多的学者关注并做更深入的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