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双歧杆菌对1型糖尿病小鼠的免疫干预作用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zha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青春双歧杆菌对实验性1型糖尿病(NOD)小鼠的免疫干预作用,探讨早期给予青春双歧杆菌干预对NOD小鼠1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或)延缓作用。 方法 将4周龄雌性1型糖尿病(NOD)小鼠4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20)给予每天口服青春双歧杆菌0.25mg/g体重(制备成活菌悬液0.5ml);对照组(n=20)给予等容积磷酸盐缓冲液(PBS)。4周龄给药至30周龄,于15周龄时各组分别处死6只小鼠,取胰腺组织HE染色进行胰岛炎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NOD小鼠胰岛Fas和FasL的表达情况。其余小鼠30周龄时观察糖尿病发病率,同时观察胰岛炎、Fas和FasL的表达以及脾脏T细胞亚群变化。 结果 实验组糖尿病发病率28.57%(4/14),明显低于对照组78.57%(11/14)(P<0.05),发病时间也显著延迟;15周龄和30周龄时,实验组胰岛炎程度相对于对照组均明显减轻,而残存胰岛数目高于对照组;无论15周龄还是30周龄时,实验组胰岛Fas和FasL的表达均少于对照组(P<0.01);小鼠30周龄时观察脾组织CD4+、CD8+T细胞亚群百分含量,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CD4+T细胞P<0.01,CD8+T细胞P<0.05)。 结论 早期应用青春双歧杆菌可减轻NOD小鼠胰岛炎,预防和(或)延缓1型糖尿病的发生;其免疫干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Fas/FasL系统介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以及调节CD4+、CD8+T细胞亚群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CXC家族趋化因子I-TAC在内皮细胞上的表达及其多种免疫学功能,同时用免疫抑制剂霉酚酸(MPA)对I-TAC的表达和移植免疫学功能进行干预,从而探讨I-TAC在器官移植排斥反
目前恶性肿瘤仍然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首要疾病。随着对睾丸/肿瘤相关抗原(CT抗原)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肿瘤基础研究以及诊断和治疗中的地位也日趋重视。然而关于CT抗原的研
目的:  研究偶联CD133多肽的酞菁缀合物光敏剂(CD133polypeptide-phthalocyanine conjugate,CD133-Pc)的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人结肠癌干细胞(Colorectalcancer
前言 Ag85复合物是一分子量为30~32kDa的蛋白质家族,主要由Ag85A,Ag85B,Ag85C三种蛋白质组成,是结核分枝杆菌分泌蛋白和BCG培养滤液的主要成分。它们具有海藻糖双霉菌酸酯(
  目的:观察胸骨骨髓细胞中DNA含量的变化,推断其与腐败尸体死亡时间之间的关系。观察胸骨骨髓脂肪细胞中脂质含量的变化,探讨其与腐败尸体死亡时间有无关系。材料与方法:收集2
本文主要介绍了MBR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超滤膜在MBR工艺中的应用,以及MBR工艺对污水厂的重要贡献,概述了近年来膜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和MBR工艺在国内外污水处理中的广泛应用前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成和转移的必要条件,以血管为靶向的抗血管治疗已成为目前抗肿瘤治疗的一种新策略。此外,在传统的化学治疗中,肿瘤多药耐药性和严重的全身副作用是两个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