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从未停止过对生命本真的拷问。人之贵,不在于外表的美丽,也不在于物质的富足,而在于精神的高贵。人的迷失不是迷路,而是灵魂找不到归宿。生命的绽放是这个世界最惊心动魄的美丽,爱与道德是这种生命力量的源泉,教育则是生命成长的寄托者了。我国的大学生是一个具有很强时代特色的年轻群体。当今世界,现实社会中物质与精神的失衡,知识本位、技术至上的价值观,加上经济、社会等外在因素,使教育已经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扩展知识、提高能力、增强生存竞争力上,教育功利化已占据主导。以至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对生命的意义很少进行深入思考。面对挫折和打击时,由于缺乏理想和信仰,更不具备顽强的生命意志,导致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伤害和自残的的悲剧常有发生。教育本应该承担着生命的责任,在物质主义愈来愈盛行的今天,我国的大学生更加急迫呼唤生命教育。 本文从我国当代大学生现实出发,依据对中外生命思想理论的梳理,提出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基本构想,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了国内外生命教育研究的现状; 第二部分由我国近年来的漠视生命的现象引出,通过对我国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分析,结合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特点,论证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紧迫性; 第三部分通过对自然科学主义、哲学、宗教、和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的生命理论进行梳理,找出生命的本质与真谛,自然科学侧重于人的自然属性、哲学侧重于人的精神属性、宗教则侧重于人的社会属性,生命是三重属性的综合体,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性观,形成探讨生命教育的理论基础; 第四部分结合第三部分理论基础,提出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生命教育目标以培养大学生“四自”为核心:自爱、自尊、自强、自立,进行“三心”的教育:欣赏之心、敬畏之心、感动之心,理论上对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进行了架构; 第五部分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现实简要介绍生命教育的实现路径。课堂依然是生命教育的主要阵地,重点在师资队伍的建设;社会实践和学科融合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