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词“给”的发展变化研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e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从历时研究和语例分析的基础上,来揭示助词“给”的由来、语法化过程及其语法化程度等现象。将通过两条线路来显示其发展变化过程:1、“给我”作为命令语气词发展变化的线路:从语法化的词汇替代现象可以看到,在明代文献中,出现的大量的“与我”表命令语气,后在清代文献中直接被替代成“给我”表命令语气。清代表示命令语气的“给我”发展到现当代汉语中大量使用以及出现了“给(我)”式的过程。这个语法化过程显示出语气的语用表达对助词“给”的影响。2、“给”单独用于动词前不表示语义,不与后面的动词有结构关系的助词发展变化的线路:清代介词“给”开始大量使用,同时介词“与”则大幅度被替代。而在清代文献中,介词“给”直接省略宾语NP用在动词前的用法首次出现了;该现象是与之相应的介词“与”所不曾出现过在明代文献中的。此时笔者把清代出现的这种用法看作是助词“给”产生的萌芽期。继清代以后,“给”单独用在动词前的现象继续发展变化。到现当代文献中,通过语例显示,“给”已经不表示具体的结构关系,而只是起强调作用用于动词前,同时也没有具体的实义。笔者把现当代时期产生的这种用法看作是助词“给”用法稳固的完成时期。从清代到现当代这个时间段内,助词“给”的发展变化充分地显示出宾语省略对助词“给”产生的影响。通过以上分析以及文献实例,可以看出,助词“给”的的源头和发展机制,及其具体的发展历程。
其他文献
作为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的高科技装备,工业机器人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综述了国内外工业机器人的研究热点现状,并预测了其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城市汽车保有量的迅速攀升,人们在体验汽车带来的各种便捷和乐趣的同时,也受到日益严重的交通、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困扰。现有的独立运行、自动化程度不高的交通系统已
位置误差检验过程的问题往往是检验成本高、检验过程复杂以及检验环境苛刻等,重点介绍了一款新开发的检验夹具,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目的:构建一个基于网络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医学数据库。建立AQP-4抗体的检测平台。分析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的临床特点,探讨AQP-4抗体在此类疾病中的意义。方法:(1)基于Ac
分析了某型雷达铝合金薄壁壳体的技术要求和结构工艺性,制定了合适的数控加工工艺。重点解决了薄壁肋板难加工的工艺问题和工件反面粗加工时定位不稳的问题,避免了因工艺缺陷
本文针对近十年来输电线路上出现的较为严重的故障和缺陷,进行了相关统计和分析;研究了线路状态量和运用不同检测方式的效率,筛选出部分关键状态量,做了盲检率优化评估;分析
对加工法兰盘的专用双刀立式车床主轴系统的布置进行分析,根据双刀立式车床的受力特点,以及盘类零件的加工特点,给出合理的轴段布置及轴承布置。基于有限元的方法对主轴一般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根据当前高职英语的教学现状,介绍了复述策略的理论依据,指出实施复述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
<正>一、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研究(特点、存在问题、改进建议等);二、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比较研究(纵向比较:人教版今昔对比;横向研究:人教版与其他版本比较);三、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