埕岛-桩海地区中生界火山岩时空演化特征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ec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日益增长和油气勘探领域的不断扩大,人们逐渐认识到火山岩可以作为良好的油气储层,因此火山岩油气藏逐渐成为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论文涉及的埕岛-桩海地区中生界西洼组、蒙阴组火山岩在油气勘探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由于研究程度低大大制约了下一步勘探方向,如何正确的在研究区开展火山岩地层层序的划分对比,建立火山岩地层格架,是进行本区火山岩油气勘探的重要基础。论文基于岩心、薄片、录井、测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首先对研究区火山岩岩性、岩相特征进行识别分类,不同喷发时期岩性纵向变化是划分火山喷发旋回、期次的重要基础。其次基于单井旋回期次的划分及骨架连井剖面的对比闭合,确定全区各旋回期次的平面分布特征,最后对研究区火山喷发时间及喷发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以及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等方法,依据火山岩成岩方式和火山碎屑物质含量,在埕岛-桩海地区火山岩中确定出5大类共35种岩石类型。根据TAS图解分析,研究区火山熔岩亚碱性和碱性两个系列均发育,以玄武粗安岩、粗安岩、粗面英安岩、玄武岩为主,火山碎屑熔岩以角砾熔岩和凝灰熔岩为主,火山碎屑岩以玄武质/安山质角砾岩、凝灰岩为主,沉火山碎屑岩在研究区以沉凝灰岩为主,次火山岩类中有少量次安山玢岩发育。火山岩岩相划分主要基于火山喷发方式、岩石类型和火山岩产出形态及特征。结合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论文将埕岛-桩海地区火山岩主要发育爆发相、溢流相、次火山岩相和火山沉积相四大类。此外各相又进行了细分,爆发相进一步分为空落亚相和热碎屑流亚相,溢流相分为上部亚相和下部亚相,次火山岩相中包括次火山岩亚相,火山沉积相包括含外碎屑火山沉积亚相,因此研究区火山岩岩相共分为4个相和6个亚相。平面分布特征与岩性相似,断层在本区对于岩相的分布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溢流相主要分布于断层附近,爆发相在断层结合部位更容易发育。火山沉积相主要分布于西北区和东南区的结合部位以及溢流相外围区域。火山岩旋回期次划分的基础是岩性岩相变化及界面的识别。其次,基于岩性岩相划分结果及旋回期次界面的识别,结合测井曲线及地震反射特征开展本区旋回期次的划分。研究区西洼组、蒙阴组共划分为2个旋回6个期次,自下而上第一旋回细分为两个期次,第二旋回分为四个期次。第一旋回分布主要集中在凹陷带,在本区起到填平补齐的作用。到第二旋回时全区开始接受沉积,自下而上各期次厚度较大区均位于西北区老30井一带以及东南区的垦东11至垦东231一带,反映了研究区火山岩分布主要分为西北和东南两个主要的发育区,可能代表该地区两个火山喷发部位,此外边界主要断层在本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厚度较大区一般位于断层附近或者断层交叉的位置。为了确定该区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及大地构造环境,采集了样品开展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主微量元素分析。在安山岩中获得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04±1)Ma。通过主量元素TAS图版、微量元素的分析化验结果及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图版,确定研究区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为火山弧岛-造山带环境。
其他文献
储层参数预测是油藏开发阶段储层表征的重要内容。目前基于地震属性之间的统计学关系或者基于人工智能的预测方法,物理意义不明确,并且依赖于先验数据。岩石物理建模能够更为精确模拟地下岩石物理情况,结合研究现状和实际需要,本文提出贝叶斯框架下基于地震岩石物理模型的地震储层参数预测方法。本文基于岩石物理模型进行储层预测,首先根据等效介质理论和孔隙介质中波传播理论,基于Xu-White模型框架,建立能够描述地下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丰富。近几年在塔中隆起上首次钻获了下寒武统工业油气流,随着勘探技术的进步,向深部探索、向油源前进是未来的勘探趋势,南华系—震旦系地层是未变质的砂泥岩及碳酸盐岩沉积层系,具备良好的生烃及储集条件,其接触界面发育不整合,对油气成藏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基于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和野外露头资料,结合前人的优秀经验,通过地震资料解释、野外露头观测、平衡剖面等方法,研究
针对由顾客展厅行为引起的线下零售商经营困难现象,考虑零售商提出增值服务和价格匹配策略以削弱展厅现象对其利润的负面影响。基于顾客效用理论,构建了双渠道供应链中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定价决策模型,研究了顾客展厅行为、增值服务和价格匹配对企业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提高顾客及时满足因子可同时提高零售商和制造商的利润;零售商提供增值服务可有效减少由展厅现象引起的销量转移,并增加自己利润,但会有损于制造商利润;然而,
超低渗油藏地层渗流能力弱,补充地层能量困难。气水交替驱兼顾了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的特点,是一种能够有效补充地层能量的技术手段。由于超低渗油藏具有显著的非线性渗流特征,因此开展研究区油藏非线性渗流特征与压力传播机理、气水交替驱在超低渗油藏中的压力传播与参数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沉积相与油藏连通特征,阐述了研究区油藏地质和储层特征,分析了储层非均质性和原始油水分布特征。基于非稳态法开展了研究区超低渗
太阳风引发的地磁扰动使埋地油气管道(网)产生管地电位PSP(pipe-soil potential)与地磁感应电流GIC(geomagnetic induced current)。随着油气管道更加密集的建设,空间天气对油气管网的侵蚀及对管道系统安全运转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如今,国内外有很多科学家利用通过卫星积累的大量的太阳活动数据,进行地磁暴的预报。由于太阳风具有磁流体的性质,MHD(magneto
丙烯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化工原料,由于现代社会工业的不断发展,对丙烯的需求量已经开始增大,市场已经开始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丙烷脱氢工艺是一种具有很多优点的新型的丙烷生产工艺,以铂或者铬作为主要活性组分的催化剂已经广泛应用于该工艺中。由于当今世界绿色化学的需求,铂更加具有发展前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铂基催化剂中,铂作为主要组分,应用量较大,但铂作为贵金属价格高,储量少,因此降低铂的担载量的研究有
含盐盆地是全球含油气盆地内油气资源最为富集的盆地类型之一,目前含盐盆地控制着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的89%和天然气储量80%。西非重点被动陆缘盆地在晚白垩纪阿普特期沉积有一套厚层蒸发岩,属于南大西洋东岸典型的含盐盆地,也是当今油气勘探的热点区域,前景广阔。本论文依据沉积学、石油地质及油气成藏相关理论,利用地震、测井等资料,通过地震资料解释、地震相分析、沉积相分析及典型油气藏剖析的方法。主要取得以下认识
化学驱在我国三次采油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尤其是ASP三元复合驱已在各大油田,如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新疆油田等被广泛应用,提高采收率效果显著。但含碱的ASP三元复合驱技术对储层和驱油设备产生了极大的危害。为了改善这一缺点,SP二元复合驱技术应运而生。目前应用最多的石油磺酸盐和重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都难以在无碱条件下使界面张力达到所需的超低值(小于10-2mN/m),这意味着无碱二元驱需要更高效的表面
油气田开采过程中套管损坏现象较为常见,热采井套管损坏尤为明显,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对现场套管损坏形式的统计及已有针对套管损坏机理分析的调研,基于热采水平井中高温及油层出砂严重等特点,利用实验研究和数值计算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热采水平井套管损坏的机理并提出相应对策。应用基于应变的设计方法评价射孔参数对热采井射孔套管轴向安全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射孔排包含射孔数目较多且射孔直径较小的射孔参数可增强
本文选取辽河油田西部凹陷东陡坡带清东地区为研究区,综合运用石油地质研究方法,结合测井资料、地化参数、地震资料,试油数据等,通过对油藏的精细剖析,搞清不同类型油藏的基本特征,建立多功能要素控藏的分布发育模式,并阐明不同类型油藏分布的主控因素,为油田下一步精细勘探提供理论依据。清东地区沙一段沉积相为扇三角洲沉积相,靠近生烃洼陷,物源供给充足,有利于油气的聚集。研究结果表明:沙一段储层主要分布在中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