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普通高校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jy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体育课程教材应体现健身性、文化性、选择性、实效性、科学性、可接受性,同时还要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要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这极大地提高了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趣味性、民族性和地方特色,也为普通高校民俗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依据。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等方法,简要概述了课程资源、体育课程资源基本含义及分类,对民俗体育的概念、特征、分类进行了梳理。以高校开设民俗体育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研究的逻辑起点,从人力资源、项目资源、设施资源和信息资源四个方面对陕西省普通高校民俗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和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目前,陕西省37所普通(本科)高校中只有10.8%的学校开设了民俗体育课程,其中大多民俗体育只是存在于体育课准备活动或课余活动中,对民俗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还非常薄弱。(2)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对民俗体育的健身性价值给予高度的肯定,认为在陕西普通高校开设民俗体育课程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且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并表示愿意承担民俗体育推广的工作;但对民俗体育理论和技术的掌握还比较欠缺,有待进一步提高。(3)陕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对民俗体育有较高的认同和喜欢,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场地器材、教师的指导等因素的制约,绝大部分同学参与学校和社会民俗体育活动较少。(4)陕西省普通高校领导对开设民俗体育课程总体上虽持支持态度的,但实际上对开发民俗体育课程资源支持的力度不够。同时,还不能充分发挥辅导员、社区指导员、民间艺人等校内外其他人力资源的作用,来弥补师资上的不足。(5)陕西省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健身价值的民俗体育项目约有70多项,且在社会活动中得到很好的发展,但各大高校在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6)陕西省普通高校民俗体育场地器材严重缺乏,教师和学生对其的开发利用也基本上是处于空白状态,因此对民俗体育场地器材的开发也是重中之重。(7)陕西省普通高校民俗体育信息资源存在的形式比较单调,体育教师利用信息资源的途径简单,且存在大量资源浪费的现象。
其他文献
用文化管企业、以文化兴企业,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近年来,山东能源新汶矿业集团(以下简称新矿集团)致力于经济文化一体化,坚持以文化力推动生产力,全面启动“文化再造”工
[目的]探讨我国藏族和汉族8~18岁儿童少年维生素D营养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随机抽取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718名8~18岁的藏族和汉族儿童少年,各年龄各民族各性别为20人
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区域教研中信息的传递提供了更便捷、精准的渠道。在以往的传统区域教研中,成员较为分散,彼此之间粘性度不够,呈现一种半松散型的学术共同体,成员彼此间的
400米跑是距离最长的短跑项目,是速度和耐力的集中体现,对于运动员来说是比较难跑的项目之一,特别是女子运动员在生理和身体方面有其自身的弱点,这就更加大了完成本项目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