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长期与短期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06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长期在本中心进行腹膜透析治疗且持续透析1年以上的患者,根据透析时间分为长期透析组(即持续透析4年以上组,归为A组)和短期透析组(即4年之内除外肾脏移植而退出的患者,其中由于死亡退出的患者归为B组,转血液透析的归为C组),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比3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一般情况、生化指标、透析充分性及残肾功能等)。结果符合要求的患者,A组有50例,B组55例,C组90例。平均随访时间A组为(58.33±10.03)月;B组为(27.15±9.35)月;C组为(41.65±12.80)月。A组和C组患者年龄较B轻;A组患糖尿病较B组少(A组4/50比B组13/55,P<0.05);开始透析时血清白蛋白A组(38.74±4.65g/L)比B组(36.15±4.85g/L)和C组(35.23±5.27g/L)均高(P<0.01);C组的血糖比A组和B组均低(P<0.05),B组的CRP较A组和C组高(P<0.01和P<0.05);A组的nPNA较B组的高(P<0.05),各组间血脂、血红蛋白、iPTH和钙磷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始透析时A组的残肾Kt/V、总Ccr、残肾Ccr、尿量均较B组和C组高(P<0.05),超滤量A组较B组和C组少(P<0.05和P<0.01),脉压差A组和C组较B组少(P<0.05),各组间腹膜转运功能、血糖升高发生率、腹膜炎发生率及反复腹膜炎发生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短期透析患者相比,长期腹膜透析患者具有相对年轻、并发糖尿病发生率较少、开始透析时营养状态较好、炎症水平较低(以CRP为指标)、残余肾功能较好、超滤量较少、舒张压较低及脉压差较小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