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双音节副词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3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中的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是汉语史的一条基本规律。从总体上看,中古以前双音化的进程较慢,自东汉开始步伐加快,魏晋南北朝时期则进一步发展,为最终改变汉语词汇以单音节为主的局面奠定了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副词的发展也毫不例外地要趋同汉语词汇复音化的总趋势。中古时期双音节副词大量出现,这些双音节副词,既有中古之前已经产生并被这一时期继承下来的,也有这一时期新生的。不管是中古以前产生的还是中古新生的,都显示了中古汉语副词的双音化特色。《宋书》作为这一时期的重要文献,其副词系统也必然反映出汉语词汇双音化的规律。文章主要运用描写法对《宋书》中双音节副词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其中包括《宋书》中双音节副词的种类,每个副词的出现频率等;运用比较法对《宋书》中的双音节副词进行分类,并对每一次类中的双音节副词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适当运用统计的方法对一些语法现象作定量分析。文章通过对《宋书》的穷尽性考察,共确定双音节副词175个,其中新兴双音节副词占了很大一部分(约占总数的69%),说明这一时期是副词复音化的重要阶段。文章对《宋书》双音节副词的语法意义和结构类型做了比较详细的探讨和分析。从语法意义上看,时间副词的数量较大(占31%),基本上形成了系统,但每一个双音节副词的出现频率较低且不平衡。从结构上看,并列式和附加式双音节副词占很大比例(分别约占47%和27%)。这两种构词法是《宋书》中副词复音化的重要手段。其中附加式构词方式很有规律,也很广泛,与上古相比,出现了一批新兴的副词后缀如“自”和“复”等,这种构词方式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宋书》双音节副词词形不稳定、词义及语法功能不巩固,复音组合十分自由、活跃,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我们认为这是复音化词语迅速繁殖时期必然发生的现象,因为中古时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刚产生的新词无论是在形态还是语法意义上相对来说都具有不稳定性。虽然有很多词语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没有被现代汉语沿用,但我们也看到有一部分(大约占总数的30%)词语还是被完全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这些双音节副词能够沿用至今,一方面说明这些双音节副词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现代汉语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非常复杂的继承、发展和演变过程。
其他文献
诸暨方言隶属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包括3个街道及24个乡镇。该方言在各街道与乡镇之间有部分声韵上的差别,声调基本能统一。但声调的数量在《现代吴语的研究》、《当代吴语研
元氏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元氏方言属于晋语张呼片,邻近河北的冀鲁官话,处于晋语与冀鲁官话的交接过渡地带。元氏方言的儿化音变很有特点,本文从儿化词语的类别、儿化的功能
本文拟就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的战时税收政策作一综合考察和分析,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一战前美国战时税收政策的历史,重点在于美国从殖民地到一战前税收政策
<正>到不了的,都是远方。回不去的,叫做家乡。隔在彼岸的,那是辉煌。——题记我决定渡过一条大河,到彼岸去,因为那里有传说中的辉煌。可是,从老人们口里听到的关于这条河久远
期刊
二十世纪是翻译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是翻译理论的世纪。翻译标准是翻译理论的内核,是指导翻译活动的标杆,是度量翻译成果的规矩。掀开中外翻译史,翻译理论层出不穷,翻译标准洋
多铁性材料是一种因为结构参数有序而导致铁电性(反铁电性)、铁磁性(反铁磁性)、铁弹性(反铁弹性)中至少两种同时存在的多功能材料。而多铁性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多铁性磁电材料
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同时进入“复杂危机期”,要有效的战胜危机,政府在公共危机的治理中必须实现社会组织的充分参与。社会参与公共危机治理,具有科学的理论与现实依据,通过社
汉语条件复句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在习得及使用时经常出现偏误。本文以中级水平日本留学生为对象,考察其汉语条件复句的习得及使用情况。本文主要分为五部分
“把”字句作为现代汉语特殊句式中的一个常用句式,不仅是汉语中一种独特的结构,也是汉语同世界其它语言相比在句式应用上的特色。但同时,它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数字成语在汉语成语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引起学者们的浓厚兴趣,从结构、分类、文化含义、修辞和翻译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描述和分析,但是这些论述主要属于传统语言学、修辞学和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