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对若尔盖高原泥炭地碳通量和碳储量的影响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shizeli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泥炭地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人类活动对泥炭地碳通量和碳储量的影响研究报道较少。本文选择了四川省若尔盖高原泥炭地(自然、排水和放牧)作为研究样点,研究人类活动对若尔盖高原泥炭地碳排放通量和碳储量的影响,通过快速温室气体分析仪(FGGA)野外原位监测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排放通量,并同步观测水位和温度环境因子,以及进行野外植物和土壤样品收集,结合室内实验分析,揭示人类活动对若尔盖高原泥炭地碳通量和碳储量的影响规律,量化其碳通量和碳储量,为我国准确编制湿地温室气体CH4和CO2排放和湿地保护与恢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表明:(1)若尔盖高原泥炭地CH4排放存在时空变化。(1)若尔盖高原自然泥炭地CH4排放通量峰值出现在夏季或秋季,排水泥炭地的CH4排放通量季节变化不明显。温度影响CH4排放通量季节性变化,但受到水位制约,水位接近地表或者高于地表,温度对CH4排放通量的影响较强;水位位于地表之下,温度对CH4排放通量影响强度减弱。(2)若尔盖高原泥炭地CH4排放通量存在年际变化,主要影响因子是水位。(3)若尔盖高原泥炭地CH4排放存在空间变化,自然泥炭地为CH4排放强源,排水泥炭地为CH4排放弱源,部分区域为大气CH4吸收汇(-0.01±0.01 mg/(m2·h))。自然泥炭地长期性积水微地貌洼地和小丘、过度带平坦地、季节性积水微地貌洼地和干旱小丘在两个生长季(2013和2014年)CH4排放通量的平均值分别为45.46±6.25 mg/(m2·h)、37.48±3.96 mg/(m2·h)、3.61±0.78mg/(m2·h)、5.94±1.58 mg/(m2·h)和3.74±1.06 mg/(m2·h);泥炭地排水后,排水泥炭地1(Ds1,1970s排水)和排水泥炭地2(Ds2,1990s排水)两个生长季CH4排放通量平均值分别为0.06±0.02 mg/(m2·h)和0.84±0.16 mg/(m2·h)。水位是若尔盖高原泥炭地CH4排放通量空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解释了CH4排放通量变化的79.5%。两个排水泥炭地生长季平均CH4排放通量(0.45 mg/(m2·h))较自然泥炭地降低了97.3%。(2)若尔盖高原泥炭地CO2排放通量存在时空变化。(1)若尔盖高原泥炭地CO2排放通量峰值出现在夏季,温度和水位影响泥炭地CO2排放通量季节变化,研究发现CO2排放通量与表层(5~30 cm)土壤温度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当水位波动幅度较大时,CO2排放通量与水位显著负相关(P<0.05),当水位波动较小时,与水位不显著(P>0.05)。(2)除了长期积水样点外,若尔盖高原泥炭地CO2排放通量年际变化差异不明显,可能由于空气温度、水位和植物生物量无差异显著(P>0.05)。(3)若尔盖高原泥炭地CO2排放通量存在空间变化,自然泥炭地通常较低,排水泥炭地的CO2排放通量显著增加,然而水位降低导致地表干旱,会降低CO2排放通量。自然泥炭地长期性积水微地貌洼地和小丘、过度带平坦地、季节性积水微地貌洼地和干旱小丘的两个生长季(2013和2014年)CO2排放通量平均值分别为143.74±16.49 mg/(m2·h)、443.55±82.01 mg/(m2·h)、522.86±68.72mg/(m2·h)、522.60±84.77 mg/(m2·h)和946.95±136.95 mg/(m2·h);排水泥炭地Ds1和排水泥炭地Ds2的两个生长季CO2排放通量平均值分别为1010.90±79.51 mg/(m2·h)和605.56±100.84 mg/(m2·h)。水位是影响不同样点CO2排放通量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解释了不同样点CO2排放通量变化的67.7%。两个排水泥炭地生长季的平均CO2排放通量(808.23 mg/(m2·h))较自然泥炭地增加了52.7%。(3)三个自然泥炭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土壤和植物)平均值为872.37 t/hm2(761.56~1045.81 t/hm2);排水泥炭地Ds1和Ds2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592.49 t/hm2和737.01 t/hm2。泥炭地排水导致了生态系统碳储量下降23.5%,主要是由于土壤有机碳储量下降的原因,泥炭地排水并无显著地影响植物碳储量(P>0.05)。泥炭地排水导致了土壤有机碳储量平均降低了24.5%(209.99 t/hm2),其原因是泥炭地排水,降低了土壤水位,加速土壤有机质分解,促进CO2排放。(4)短期内湿地放牧活动无显著(P>0.05)影响CH4和CO2排放通量,但是分析集中放牧时间段(7至9月),放牧显著(P<0.05)增加CH4排放为54.3%。此外,两种刈割强度模拟放牧也增加CH4排放通量为308.0%和335.9%(P<0.05),其原因可能是放牧啃食地表植物,缩短了CH4被氧化的路径距离,增加了CH4排放;另外,两种刈割强度样地的CO2排放分别增加了47.7%和39.7%(P<0.05),其原因可能是根呼吸活动增强。(5)长期放牧压力下,泥炭地趋向退化,与对照地比较,中度退化草甸湿地生长季CH4排放通量平均值(0.27±0.27 mg/(m2·h))较对照地(11.31±7.51 mg/(m2·h))降低了97.6%(P<0.05),而重度退化干旱泥炭地生长季转化为大气CH4吸收汇(-0.05±0.03 mg/(m2·h));中度退化草甸湿地(732.58±240.75 mg/(m2·h))和重度退化干旱泥炭地(1197.52±351.99mg/(m2·h))生长季平均CO2排放通量较对照地(391.93±156.84 mg/(m2·h))分别增加了86.9%和205.5%(P<0.05)。于是,使得中度退化沼泽草甸湿地和重度退化干旱泥炭地(393.07±95.96 t/hm2和526.48±29.76 t/hm2)生态系统碳储量较对照地降低了64.4%和52.3%,这主要是由于土壤有机碳储量占据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主体(98.0%),泥炭地退化后,使得中度退化沼泽草甸湿地和和重度退化干旱泥炭地土壤有机碳储量(384.73±95.57t/hm2和518.39±33.07 t/hm2)较对照地降低了64.5%和52.4%(P<0.05),而植被碳储量无显著影响泥炭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P>0.05)。土壤有机碳储量的降低的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导致水位下降和泥炭地退化,增加了土壤表层温度,加速土壤有机质分解,增加CO2排放通量。
其他文献
科学性是任何学科在教学中都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特别是素质教育的纵深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愈来愈为人们所关注,因此,大力加
巨灾在最近几年中逐渐被人们所熟悉,地震、洪灾、泥石流、台风.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纵观过去几十年,灾害发生的频率逐渐上升,虽然造成人员伤亡的数字在下降,但是造成的
货物进出口通关过程中涉及的单据种类繁多,由于不同单据的出具或签发部门不同,很容易出现“单单不符”的问题而影响货物通关。本文将进出口通关时经常出现的错误及问题进行整理
煎炸过程中,油脂经受高温的同时曝露于氧气、水分环境下会发生水解、氧化、聚合、热裂解等一系列反应,并且油脂与其他食物成分的相互作用常常同时发生,造成煎炸油及煎炸食品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建筑领域已取得较大发展,建筑的工程质量是人们认为在建筑所有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关乎人们的生
目的观察巩膜环扎术后眼前节结构的变化,探讨术后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30例(33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前、后3~7天的活体眼前节形态结构,并分
目的:评价彩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肝脓肿的疗效。方法39例肝脓肿患者在彩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置管引流,同时给予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结果39例患者40个病灶经穿
民国初期中国的高等教育,伴随着1917年蔡元培对北京大学大刀阔斧的改革,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开端。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是成立了理科研究所,它标志着科学研究从此在中国高等教育
养老金制度被殖民统治者引入尼日利亚。在尼日利亚关于养老保险制定的第一个法律文件是1951年的“退休金条例”。同样,关于退休金问题的最后一部国家立法文件是2004年的“养
本文旨在分析语文教材中部分选文及单元安排的不合理性,并探讨对学生造成的影响。研究者通过阅读各类教材中的选文及各类研究报告,尝试分析部分选文的不合理性。研究发现: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