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软件开发领域出现过三次革命——20世纪50年代高级语言的出现,使得软件开发从机器硬件(机器语言)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开发工程师能从(抽象+结构)层次进行思考。此为第一次革命;20世纪70年代软件工程兴起,使软件开发注意力由语言和编译器技术拓展到软件开发的过程中(software process)。人们逐渐意识到:要提高一个软件产品最终的静态质量,一定提高这个产品产生过程的动态质量,此为第二次革命。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软件和商业行为关联越来越紧密,特别是因特网的兴起,人们进一步认识到:软件不是孤立的,软件的质量并不仅本身就决定的,而是由(软件+用户)这个大系统来决定的。软件的成功,在于它是否能成功融入到用户的商业活动中。对人的因素的重视,使得一个新的领域崛起,这就是人机交互。经过十几年发展,人机交互理论已全面改观一般商用软件设计开发的流程和方式,成为业界的标准。这就是第三次革命。随着计算机语言的发展,从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到如今所见即所得的界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界面设计得到前所未有关注印证了“读图时代”的到来。界面应用于各个领域,某些时候起到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良好的界面带给人类的不仅是高科技快捷的象征,更关系着生命、效率、收益等重要因素。随着近代认知心理学和商务软件的大量发展,界面设计师从最初放置于开发工程师之后的“锦上添花”的“美化工人”到现如今参与到整个软件的规划架构中来,成为可用性从业人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界面设计定义开篇,详细介绍的图形界面设计的发展史。然后分别从界面设计的表达和解读深入探讨并加以论证:表达上,介绍界面设计表达的逻辑过程以及找到恰当的视觉化表达,最后介绍一些主流界面要素的规范;解读上,对界面设计中应用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对界面设计上的可用性原则。与一般商业设计不同,界面设计师逐步成为对综合素质要求更高的一类族群,这对未来设计师综合性需求起到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