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异黄酮是具有生物活性的植物雌激素。具有抑菌,抗癌等多种重要生物活性。但是特殊人群过量食用大豆异黄酮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特殊人群要谨慎食用大豆异黄酮含量高的食品。由于人们日常食用的大豆和豆制品中含有大量大豆异黄酮。所以其中异黄酮含量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检测方法能够提供稳定而可靠的数据,而日常食用食品大豆异黄酮含量的检测数据能够指导人们在购买豆制食品时的营养功能定向化选择。本文对大豆异黄酮的AOAC检测方法和条件进行了分析。AOAC的检测方法包括提取,皂化和HPLC检测三个主要过程。本文从提取的温度、时间、甲醇浓度以及提取后样品的大豆异黄酮含量的日间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显示与AOAC中方法一致:65℃为最优提取温度、2h为最优提取时间、最优提取甲醇浓度为80%且该方法在五日间日间精密度良好、稳定性高、数据具有稳定可靠性。AOAC中HPLC方法和条件下6中大豆异黄酮标准品线性关系良好。AOAC法测定大豆异黄酮,只采用6种异黄酮异构体便可检测出总大豆异黄酮含量。且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数据稳定性、可靠性较高,对国内大豆异黄酮的测定具有良好的指导性。利用AOAC检测方法,提取和检测了国内大型连锁超市正规出售的主要大豆和豆制食品18类,共21个样品,以及日本大型连锁超市正规出售的主要大豆及豆制食品共14个样品中的6种大豆异黄酮含量。并对两国不同种类的样品的大豆异黄酮的种类和含量以及六种大豆异黄酮的组成组成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商品形态下,中国大豆制品中下腐竹为所选样品中异黄酮含量最高的产品,为350.19±2.22mg/100g。日本大豆制品中纳豆1为所选样品中含量最高的产品,为122.73±3.70mg/100g。干物质状态下中国样品中异黄酮含量最高的仍然是腐竹,而日本样品中为豆浆。且商品形态下和干物质中,中国样品的油方中大豆异黄酮含量较豆干中含量显著减少,可能是高温油炸对大豆异黄酮的含量产生了影响。而日本的油方中异黄酮的含量较未经过高温油炸的豆干中含量高,说明日本油方的加工方式并未引起大豆异黄酮的减少。而中国样品中,商品形态下腐竹、豆腐衣、豆干、豆腐花样品异黄酮含量均较高,分别为350.19±2.22、218.12±0.83、89.13±1.33、79.47±0.32mg/100g。中国样品中黄豆苷和染料木苷含量最高的均为腐竹,含量分别为149.45±0.46mg/100g和189.74±1.73mg/100g;黄豆黄苷含量最高的是豆腐,含量为36.92±1.55mg/100g;黄豆苷元含量最高的是豆豉,含量为49.06±0.22mg/100g;黄豆黄素含量最高的是黄豆酱,含量为15.40±0.87mg/100g;染料木黄酮含量最高的是白腐乳,含量为46.45±0.51mg/100g。豆浆、豆腐、豆干、腐竹等未发酵过的样品中,糖苷含量高于苷元含量有些样品中百分比达到90%以上。而腐乳和豆酱类由于微生物的作用易吸收的苷元含量占多数有些样品中百分比达到90%以上。但是日本样品并无这一特性。日本样品中除原料大豆外,黄豆苷和染料木苷含量最高的均为豆腐1,含量分别为145.24±0.52mg/100g和207.47±0.9mg/100g;黄豆黄苷含量最高的为纳豆1,含量为22.77±0.65mg/ml;黄豆苷元含量最高的为豆浆含量为16.920.24mg/100g;黄豆黄素含量均较低,最高者为豆浆,含量为1.26±0.01mg/100g;染料木黄酮含量最高的是豆浆,含量为18.06±0.24mg/100g。且发酵后的纳豆中大豆异黄酮糖苷和苷元的对比相比未发酵过的样品并未减少,说明纳豆发酵中的微生物并未产生糖苷转化为游离苷元的作用。本文对6种大豆异黄酮的命名采取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指定名称命名,便于分析比较,具有统一性。虽然很多报告指出,大豆异黄酮有预防骨质疏松,抗癌和抗氧化的作用但是过量的食用大豆异黄酮对青少年,妊娠期妇女和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特殊人群要谨慎食用腐竹,豆腐衣和纳豆等等含大豆异黄酮含量高的食品。由于游离型的苷元在人体的吸收率更高,所以腐乳和豆豉等发酵大豆食品特殊人群也要适量摄入。但是正常的青年女性适量的食用大豆异黄酮对身体还是有颇多益处。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的食用含大豆异黄酮含量高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