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爱丽丝·活克小说创作的后现代主义倾向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在美国文坛上崛起了一批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AliceWalker)就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她的作品主要反映了黑人女性受压迫的现实,表现了黑人女性的艰难处境以及黑人妇女寻求自由与解放的历程,她创立了“妇女主义”的概念,为自己的妇女主义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她在1983年凭借小说《紫颜色》一举获得了代表美国文学最高荣誉的三个奖项: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全国书评家协会奖,并因此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奖的黑人女作家。  文学评论家们已经对爱丽丝·沃克的小说创作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诸如小说主题,人物形象,种族问题和后现代性研究等等,但是在众多研究中,对爱丽丝·沃克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后现代主义风格进行全面研究的为数不多。本论文从爱丽丝·沃克小说的思想主题与创作技巧两个方面入手,分别阐释小说中体现出来的后现代主义创作倾向,并进一步探讨爱丽丝·沃克小说创作的意义。  论文共分为四个大部分,第一章首先对充满争议的“后现代主义”进行界定,然后通过探讨爱丽丝·沃克思想的发展脉络,进一步提出爱丽丝·沃克小说创作是否显现了后现代主义创作倾向这一论题。  第二章讨论爱丽丝·沃克小说创作在思想层面上的主要特征,认为在爱丽丝·沃克的创作中体现出了一种多视角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她通过对普遍主义和权威的质疑与颠覆,对后现代主义“对话”方法的运用来实现对多样性、多元化的倡导,体现了一种对现代性进行否定之后的后现代主义思想。  第三章讨论了爱丽丝·沃克小说创作在写作技巧方面的主要特征。爱丽丝·沃克运用了“反小说”的叙述技巧,体现出了互文性和碎片化等后现代主义创作风格,以此来打破人们对“原本”的迷信,期盼一个开放的、不确定的、复杂的、多元的世界概念,让其去取代封闭的世界概念。  第四章论述爱丽丝·沃克后现代主义倾向小说创作的意义,分别对应爱丽丝·沃克小说在思想上和技巧上的一系列后现代主义创作倾向,具体论述其中所体现出来的社会及现实意义。沃克的创作使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后现代社会中人类的精神困境,进而辩证地看待人类的发展,建构后现代思维方式下理想的生存方式。  通过以上几章的论述,最后得出结论:尽管文学史上没有把爱丽丝·沃克的小说创作归为后现代主义创作的体系之下,并且作者本人也没有公开指出自己的后现代主义创作倾向,但是通过对其小说创作的分析,笔者认为在爱丽丝·沃克的小说创作中体现出了一种明显的后现代主义创作倾向,并且对人类理想的生存模式的寻找与营建具有深远的意义。
其他文献
东汉许慎著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地探究汉字字形、追溯汉字字源的字书,为后世字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历朝历代关于《说文》的研究成果层出不
金堉是朝鲜王朝后期的重臣,《朝京日录》是崇祯丙子年(1636)其作为冬至圣节千秋进贺使出使明朝期间所写的见闻录。这次出使是朝鲜王朝向明朝派遣的最后一任使臣,因此《朝京日
男旦,简单来说,即是戏剧舞台上以男子之身饰演女性形象的演员。明时,开始出现专业男旦;到了清代,男旦们更是红极一时,一大批文人为其刊刻花谱,品评各色男旦。男旦的兴盛,一方面源于
英国文学中塑造了一大批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随着女性地位的不断提高,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其中“疯女人”这一特殊的文学现象,更是丰富了英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