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BMP-2联合骨粉在牙槽骨植骨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c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联合低替代率骨粉材料在牙槽骨植骨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通过临床评价指标、影像学检查等方法观察术后成骨效能以及安全稳定性,以期为rhBMP-2在临床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需进行牙槽骨植骨术的患者,植骨术包括4种手术方式:拔牙位点保存术、牙槽骨GBR水平骨增量术、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和根尖囊肿摘除同期植骨术。每种手术方式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rhBMP-2联合Bio-oss骨粉作为骨移植材料,对照组仅使用Bio-oss骨粉作为骨移植材料,术后即刻和按期随访时采集临床数据。其中,影像学检查拍摄CBCT或X线根尖片(平行投照技术),利用Ondemand3D dental软件或Digora软件分别测量收集相应指标。1.拔牙位点保存术将拟进行拔牙位点保存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其中,实验组、对照组以及空白组各10例。在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通过CBCT、根尖片检查观察植骨区骨量和骨质的变化以评价骨再生效果,CBCT进行植骨区牙槽骨垂直向和水平向骨吸收量变化的分析,根尖片进行植骨区新生骨骨密度变化的分析;在术后10~12天通过临床检查记录软组织颜色和肿胀程度评价软组织愈合状况。2.牙槽骨GBR水平骨增量术将拟行种植修复的患者种植手术同期行GBR水平骨增量术;对于骨量不符合种植条件、计划延期种植的患者先进行GBR水平骨增量术。共计1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例。在术后10~12天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在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进行随访,通过CBCT观察植骨区骨量和骨质的变化以评价骨再生效果。CBCT对种植体唇颊侧骨板厚度、新生骨骨密度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3.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将拟进行种植体植入并需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的患者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例。在术后10~12天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在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进行随访,通过CBCT观察植骨区骨量和骨质的变化以评价骨再生效果。CBCT对窦内新骨高度(sinus bone height,SBH)、新生骨骨密度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4.根尖囊肿摘除同期植骨术将拟进行根尖囊肿摘除同期植骨术的患者1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例。在术后10~12天记录并发症发生率,在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进行随访,通过X线根尖片对新生骨骨密度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临床检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拔牙位点保存术统计结果:(1)术后10~12天软组织色泽和肿胀程度:实验组、对照组与空白组对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然而,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空白组患者未出现软组织明显肿胀的情况。(2)术后6个月,颊、舌侧牙槽骨垂直向骨吸收量的变化,实验组、对照组与空白组对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牙槽窝骨密度灰度值和牙槽嵴顶根方1mm、3mm水平向骨宽度的变化,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两两对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术后6个月,实验组牙槽窝骨密度最高,牙槽骨水平向骨吸收量最小,显著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2.牙槽骨GBR水平骨增量术统计结果:(1)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0~12天内,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仅有轻度的红肿,均未发生创口裂开、骨粉流失、骨膜暴露、感染溢脓等并发症。1年观察期内,实验组、对照组的种植体存留率均为100%,所有种植体植入后三维位置良好,术后未出现植体松动或脱落、不可控的疼痛等症状或体征。(2)种植体唇颊侧骨板厚度变化:术后6个月时,两组种植体唇颊侧骨板厚度相比术后即刻均减小,实验组测得骨增量的变化值为0.96±0.28mm,对照组为1.45±0.39mm,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时,两组种植体唇颊侧骨板厚度又略有减小,实验组测量值为1.15±0.24mm,对照组为1.84±0.27mm,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新生骨骨密度变化:术后6个月时,两组骨密度相比术后即刻均增大,实验组测得的增量值为81.52±15.89HU,对照组为56.23±12.15HU,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时,两组骨密度继续增大,实验组测量值为128.97±16.23HU,对照组为85.96±21.08HU,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上颌窦底内提升术统计结果:(1)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0~12天内,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仅有轻度的红肿,均未发生创口裂开、骨粉流失、感染溢脓等并发症。1年观察期内,实验组的种植体存留率为80%,一枚种植体术后3个月时出现骨粉颗粒排斥,导致慢性感染,最终取出。对照组为100%。(2)窦内新骨高度(SBH)变化:术后6个月时,两组SBH相比术后即刻均减小,实验组测得骨增量的变化值为0.45±0.21mm,对照组为0.79±0.34mm,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时,两组SBH又略有减小,实验组测量值为0.67±0.28mm,对照组为1.22±0.46mm,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新生骨骨密度变化:术后6个月时,两组骨密度相比术后即刻均增大,实验组测得的增量值为78.36±18.71HU,对照组为44.19±15.15HU,两组骨密度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时,两组骨密度继续增大,实验组测量值为125.47±14.58HU,对照组为82.38±20.65HU,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根尖囊肿摘除同期植骨术统计结果:(1)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0~12天内,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仅有轻度的红肿,均未发生创口裂开、骨粉流失、感染溢脓等并发症。拆线时,创口愈合良好,黏膜色质正常。(2)新生骨骨密度的变化:术后6个月时,两组新生骨骨密度灰度值相比术后即刻均增大,实验组测得的增量值为64.62±12.75,对照组为43.28±19.96,两组骨密度灰度值变化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时,两组骨密度灰度值继续增大,实验组测量值为89.38±18.49,对照组为70.57±24.33,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术后6个月和1年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实验组的有效比例为100%,无效比例为0;对照组的有效比例为100%,无效比例为0。结论:1.Bio-oss骨粉应用于常见牙槽骨缺损的修复,可以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证明Bio-oss骨粉是一种理想的、安全的、适用范围广的骨移植材料。2.rhBMP-2应用于口腔骨再生领域可增加新骨形成量,同时,可促进新骨成熟,加速骨再生进程,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成骨效果稳定。3.rhBMP-2联合Bio-oss骨粉适用于牙槽外科常见的骨增量手术,如拔牙位点保存术、牙槽骨GBR水平骨增量术、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和根尖囊肿摘除同期植骨术等。
其他文献
本文对高速公路建设期、运营期噪声来源进行解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高速噪声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合理选线、环保搬迁、调整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使用新型路面材料以及增加隔声措施等治理对策,降低甚至消除高速公路沿线噪声对周边居民的不利影响,改善声环境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正>小学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因此提高小学教育水平是教师需要一直努力的工作。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有着很好的培养作用,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法就要力求科学性,只有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才能促进教育的有效发展。小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具有好动性、好奇性以及人格的易塑造性等特点,教师通过科学合理的引导方式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能对学生的培养起到非
期刊
介绍了酸性金属清洗剂、碱性金属清洗剂、溶剂型金属清洗剂以及水基型金属清洗剂的性能和特点,并对四种金属清洗剂的配方和使用方法进行了综述,为金属清洗提供帮助。
绿道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是以自然风景和人工风景为基底,串联成网的线形绿色游憩空间和健身休闲慢行系统。绿道已成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完善城市绿化系统,优化城市生态景观格局,提升绿地服务功能,还能为居民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绿色休闲空间。以衡水市中心城区绿道规划设计与构建为例,详细介绍了绿道的概念、发展概况及分类,探讨衡水市中心城区的绿道规划设计和建设思路:依托自然地势条件和水系格局,契
针对生鲜闭环供应链网络设计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生鲜闭环供应链网络的鲁棒优化模型,以解决供应链网络中的不确定性问题。首先,针对涵盖五个节点的生鲜供应链网络结构建立了多周期、多产品,以最小化成本、最小环境影响为目标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采用模糊折中规划与区间数据鲁棒优化方法进行处理;其次,在原有蜜獾算法的基础上引入差分进化原则,增强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与收敛速度;最后,通过MATLAB数值分析与仿真实例表
随着乙氧基化工艺技术的持续应用,烷基化反应、环氧乙烷(EO)储运系统存在很高的火灾、爆炸危险。对Press喷雾式工艺技术生产过程潜在的危险性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提出安全技术措施,以降低生产装置风险。
小学主题式综合活动实践中,常出现活动目标模糊、重过程轻结果、活动评价走过场等问题,有必要对主题式综合活动的能力目标进行明确与解构。将“交往合作、探究创新、组织计划、自主发展”确定为校本主题式综合活动的关键能力目标。对每一个关键能力目标的结构、要素进行横向与纵向分解,探究小学生在主题式综合活动中关键能力表现的基本模型,并进行相应的表现性评价设计。
长城是战国时期列国间为防御邻国入侵的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它最早出现在战国前期,具体地点则是在内地,如齐国为防御三晋而修建的齐长城,魏国、赵国、中山国所筑的长城及燕南长城等。到战国后期,始有北边长城的修筑,乃是位于西、北方向的赵、秦、燕修筑的北边长城,其目的是防御北方游牧族胡人的侵袭。这三个国家的长城连成一线,正适应了我国华夏民族构筑共同地域的需要。由于我国华夏民族最终形成的时间是在春秋战国之际,这
采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对氧化锆表面进行接枝改性,制备出改性氧化锆材料,用其替换骨水泥中显影剂制备改性氧化锆骨水泥。探究改性氧化锆对骨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探究了氧化锆含量、改性剂含量、改性温度、改性时间对改性氧化锆骨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氧化锆含量增加会降低改性氧化锆骨水泥力学性能,改性剂含量、改性温度、改性时间过高和过低均会降低改性氧化锆骨水泥力学性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