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光悬浮微粒位移探测系统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h19890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真空光镊成为光力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真空光悬浮微粒由于与环境隔离从而成为具有低损耗高品质因数的机械振子,为精密测量提供理想的平台。基于该平台能将微粒的质心温度从室温冷却到1mK以下乃至到量子基态,为量子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很好的实验手段。反馈冷却是真空光镊的关键技术,而真空光悬浮微粒的位移探测是反馈冷却技术的前提和基础。为了提高真空光镊的冷却性能,研究具有高灵敏度的位移探测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结合D形镜与平衡探测器的干涉位移探测具有探测灵敏度高,采样带宽高和空间分辨率高的优点,是目前光镊位移探测的主流方案。本文基于干涉探测方案对真空环境下的双光束光阱悬浮微粒进行位移探测,设计实现了基于FPGA的信号采集系统,通过USB通信模块将数据传输到上位机。基于VC平台MFC框架开发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实现数据到用户端的连接以及后续处理包括数据的解帧、存储、探测数据的转换、FFT变换、实时显示。针对探测位移信号中存在的测量噪声,首先根据光阱中悬浮微粒的受力模型建立粒子质心运动方程,基于谐振子模型在MATLAB平台实现真空下光悬浮粒子位移信号的模拟,考虑了运动过程中随机布朗力以及信号探测过程中的测量噪声。设计卡尔曼滤波算法对含噪声的位移测量值进行滤波,滤波后探测均方根误差1nm降到0.27nm。将该算法应用于上位机软件采集的实际位移数据中,结果表明滤波后探测均方根误差从2.8nm降到1.1nm。其他参数不变,在6 Pa气压下做滤波处理,位移均方根误差从5.2nm降到2.1nm,验证了算法在高真空中的有效性。论文工作为真空光镊系统微粒位移的测量与处理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其他文献
在计算机视觉研究领域的迅速发展中,显著性目标检测不仅能够提高图像检测的准确性,而且能够进一步加快图像检测的速度。针对现阶段显著性目标检测算法存在的纹理细节信息刻画
近年来,双焦成像在航天遥感领域和智能手机应用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双焦成像技术(特别是双分辨率相机)比传统光学变焦相机占用了更小的体积和重量,结合图像处理技术可
当下,恶意代码的肆意传播给网络空间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对恶意代码进行自动分析是目前恶意代码分析技术的一种研究趋势。由于从恶意代码分类研究中可以
航天器观测任务作为航天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航天器数量的增加和观测任务的复杂化,传统航天器观测任务规划方式带来地面站管控困难、观测任务执行效率低下和关键数据缺失等问题,需要赋予航天器在轨自主观测能力来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结合与中科院创新研究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合作的民用科研项目“近地观测卫星的自主管理单元”,对航天器自主观测任务规划技术进行了研
2018年湖北省新高考改革采用“3+1+2”模式后,高中生普遍课业负担加重,疲于应对各种大考小考和“题海战术”,学生试卷做了,学习能力却没有明显提高。此外,笔者所在学校地理教
随着在线社交网络的日趋复杂,网络节点逐渐成为负载多源信息的富节点,除了网络的拓扑结构信息,节点本身的其他信息也是重要的数据源,譬如,社交网络中用户的属性资料和生成文
超表面是由周期性的亚波长单元结构组成的,其有着自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电磁特性,从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调控亚波长单元结构可以实现奇特的色散特性,从而突破传统定
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已经发展成为最受关注的科学技术前沿领域,对科学技术自身发展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难以估量。而DNA不仅承载着生命遗传信息,还是天然的纳米生物材料和元件。自DNA双螺旋结构被发现以来,给人类社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人们对于遗传、疾病和人类本身的了解达到了亘古未有的高度。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纳米技术的兴起又使DNA的特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DNA纳米技术这个生物与纳米联姻的全新领域已
作为民事案件的办理过程中的起手式,民事送达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案件整体办理的效率及质量。作为诉讼程序的关键一步,民事送达在一定范围内与民事审判环节重要性相当。然而在诉
全球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问题日益突出,研究和开发高效节能的水处理技术尤为必要。在传统水处理工艺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人们开始聚焦各种新型水处理技术及深度处理技术,其中膜过滤组合工艺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超滤膜是一种价格适中、截留效率较高的低压膜,以其综合性能优异而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对于水处理过程中应用的各种类型的膜,膜污染问题一直是阻碍膜技术推广应用的最大瓶颈,其中地表水中的天然有机物(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