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阳虚型心力衰竭与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fjsgx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理论研究 回顾了历代中医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ture,CHF)的认识,分析了现代中医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概况。介绍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详述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与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关系的国内外研究动态,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方向。 2.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观察肾阳虚型心衰患者、非肾阳虚型心衰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有关指标差异,揭示肾阳虚型心衰与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的关系。 2.2 资料与方法: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和NYHA(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收集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检测有关指标并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2.3 分组:临床观察病例分肾阳虚组和非肾阳虚组,同时以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 2.4 观察指标: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导致CHF的基础疾病,中医临床症状、心电图、生化指标、血压和心功能等;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重量指数(LVMI);血液检查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脑钠素(BNP)、肿瘤坏死因-α(TNF-α)和白介素-6(IL-6)。 2.5 结果: 2.5.1 一般情况:三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肾阳虚组与非肾阳虚组生化指标和导致心衰发生的基础疾病,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5.2 生化指标:CHF组与对照组Ca2+、Na+、CREA、BUN、UA、ApoA、HDL-c比较,
其他文献
《说文解字·玉部》是东汉时期许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当时社会用玉的实际 ,对中国古代玉文化的总结。通过对“玉部”字的分析 ,可以看出汉代人对玉的释义、分类等已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各国之间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的交流都在不断加强。我国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旅游资源无比丰富,从世界各地来中国旅游的游客也在逐年增加
目前,我国测绘行业的大部分测绘数据都是基于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1980西安坐标系,随着技术的进步,上述两个局部大地坐标系,已经不能适应科学技术特别是空间技术发展。2000国家
感染性休克和随后发生的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在过去 50 年中抗生素的应用和临床治疗措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死亡
目的研究艾司西酞普兰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8例为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
介绍了青草沙水库拦污栅引桥的结构、造型设计,对比了"弯桥弯做"和"弯桥直做"的特点,论述了"弯桥直做"在本项目中的应用情况和设计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