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先锋之间——中国当代典型“文人建筑师”考察

来源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es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纪之交,西方建筑学理论译介的丰富,媒介的图像传播,以及开发商千奇百怪构思的推波助澜,使得城市面貌和建筑形式达到从未有过的自由和芜杂。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发展的百年历程提供了建筑学理论和形式积累的土壤。同样,百年的“现代性”进程对中国知识界普遍影响,又使知识人惯于以西方现代社会的文化价值为规范,批评自己的传统与社会。在“中国-西方”、“传统-现代”二元对立的语式中,寻找个体重新认识中国问题的标准。正是在这样合适的理论与社会文化环境中,“文人建筑师”这一群体得以出现。 “文人建筑师”是基于中国文化土壤的文人与现代主义建筑师职业的身份重叠,这一重叠决定了建筑师需要在理论建构和建筑学实践中融合地域传统与西方建筑学理论。由于在当前自称“文人”的建筑师仅属个别现象,本文“文人建筑师”的界定部分来自于对这一具体现象中典型人物的观察和描摹。 考察“文人建筑师”这一现象的意义所在,需要综合建筑学学科领域及学科外的知识来分析建筑师的建筑思想和建筑创作。建筑和文学、绘画、诗词,都是建筑师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不同体验方式和对这些关系所选择的不同表达方式。以此为基点,将能够探究建筑师建筑创作中体现出的文人性以及在演绎文学、绘画、诗词、园林中闪现的诸多建筑思想的片段,同样也旨在明辨建筑师在自我阐释中对传统借鉴的真实价值。 通常的建筑实践将传统借鉴为符号或装饰,“文人建筑师”的借鉴方式有望突破普遍的建筑师与传统的隔阂。他们依据传统文化与现代主义建筑学理论建构的阐释与方法论,能够映射在其建筑作品中,产生很多有原创力的建筑空间;他们借鉴传统的方式尽管新意十足,但运用至建筑实践中,由于缺乏对新的当代技术与材料的理解运用,出现诸多纰漏。需要强调的是,“文人建筑师”在作品中尚不能够践行新技术手段和新材料的运用,事实上只有将建筑建造活动架构在时代科技成果上,才能对行业设计提高有大的影响、促使更多人投入实验或享用成果。 本文将这一群体放置在二十世纪现代建筑学发展的时间背景中、放置在传统文化尤其是古典园林的空间背景中,与当代最普遍的实践相比较、与古代文人的建筑和建造行为相比较,最终得出超越现象、具有规律意义的结论。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第五立面景观设计的起源、发展历程及积极作用。对德日两国先进的方法和技术,结合中国的一些实际案例,进行综合的分析比较。为武汉市的屋顶绿化技术的研究与
在城市照明迅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照明建设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城市照明的发展相比,照明规划在我国却显得相对滞后。由于缺乏有力的理论指导,导致城市照明的建
由于受气候环境、地方文化、技术经济等各种因素的限制,传统民居在建造时充分利用被动式技术获取自然采暖、通风、遮阳、降温来改善室内舒适度,具有低能耗的潜力。作为传统民
近年来,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健康中国建设和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儿童的健康成长也事关家庭幸福与民族未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儿童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也随之带来了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供求关系失衡、医患矛盾突出等一系列问题。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作为儿童重症医学主要的实践场所,在我国新的社会发展需求和医疗改革相关政策的推动下,
学位
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可困的产业开发区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城市建设方面均取得了飞速发展,成为了我国发展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以及城市经济集聚和推进城市化的重要载体。产业丌发
近年来我国新建了一大批具有大容积空间的建筑,如会展建筑、体育馆、车站、候机楼等;还有一些建筑虽然主要使用房间容积并不大,但有大容积的中庭,如图书馆、博物馆、医院门诊楼等
酒店是公共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拥有悠久的历史,时代发展对酒店设计有着深刻的影响,可以说酒店是一个时代窗口。精品酒店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一种新的酒店形态,它的出现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的能源背景和住宅建设的发展概况,对装配式住宅和寒冷地区的概念做出具体界定。 第二章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建设成果,并归纳我国目前实际的工程案
1958年召开的全国建筑历史学术讨论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建筑史学界首次全国性大规模学术会议,其召开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达到高峰的特殊历史时期,呈现出学术和国家权
乡土景观已经成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一股新潮流正逐渐被挖掘、归纳总结并运用到现代景观中。作为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云南省,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乡土景观。云南少数民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