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目的 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和牙髓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endodontalis,P.e)是口腔卟啉菌属中两种重要的细菌。二者都是G-产黑色素的专性厌氧球杆菌,是目前公认的牙源性感染的优势致病菌,与牙周炎及根管感染导致的根尖周炎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很多研究表明,牙周炎和根尖周炎的临床症状及病变进程与牙周袋内及感染根管内的P.g、P.e密切相关。这些细菌能影响牙周及根尖组织中牙龈成纤维细胞、牙髓细胞、牙周膜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炎症介子的表达,但其确切的致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已知P.g、P.e的致病物质有很多,包括脂多糖、外膜蛋白、荚膜、蛋白酶以及细菌的代谢产物等,这些致病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逃脱机体的免疫防御反应,作用于牙周组织和根尖组织,导致牙周和根尖周围硬组织和软组织的分解破坏,致使牙齿松动乃至脱落。研究P.g、P.e在牙周和根尖周组织破坏中的作用,能明确牙槽骨吸收的病理机制,可以为临床上治疗牙槽骨过度吸收奠定理论基础,在牙源性感染的基础研究中有重大的意义。 牙周炎和根尖周炎的一个重要的病理改变是根尖及根周牙槽骨的吸收。牙槽骨是人体最活跃的骨组织,处于不断的自身修复和改建中。很多研究资料报告,刺激骨吸收的因素如PGE2、IL-1,IL-6,TNF等都是作用于破骨细胞的前体细胞,在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下,促进其向破骨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并使其激活,同时抑制破骨细胞的凋亡。 关于P.g、P.e对成骨细胞代谢的影响,目前国内外研究报告都不多见。本实验通过研究P.g、P.e对成骨细胞的超微结构、细胞的活性及增殖能力、表达前炎症因子MCP-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以及骨代谢的最终调节因子OPG(osteoprotegerin)、RANKL(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的影响,进一步探讨P.g、P.e在牙周炎和根尖周炎发病中的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