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家庭观和婚姻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单亲家庭的数量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趋势,这使得相当多数量的青少年生活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中。研究发现,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因为身心发展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在受到重大家庭变故的打击之后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扰,其中人际交往障碍就是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这些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如果得不到培养和发展,将直接影响到个人的成长和社会化。因此,他们需要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去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以单亲家庭青少年D为对象,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去探讨解决青少年人际交往障碍问题的途径,并通过开展实际的个案服务,去帮助服务对象解决所存在的人际交往问题,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本研究首先对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人际交往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指出了服务对象在人际交往上存在自我封闭,交流困难等问题,同时通过查阅参考文献和接触观察,分析出服务对象人际交往问题产生受到了自身、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在接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收集更加具体的服务对象资料,并与服务对象建立了专业关系后进行了相应的预估,对服务对象的人际交往问题进行了诊断,确定为人际交往障碍并探究了问题的具体成因,同时对于服务对象的资源系统进行了分析,找到了服务对象自身及其外部所拥有的各种资源。通过问题诊断和资源分析,在结合服务对象实际情况下,研究者以人本主义理论、人在情景中以及社会支持理论为基础,选择了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并进行了适用性分析。同时和服务对象共同制定了关于自身、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服务计划,确定了服务目的和目标以及服务所需要开展的内容。随后,在具体的介入开展阶段,研究者在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基础上运用了一对一的动机式访谈来帮助服务对象唤起改变的动机,并将动机转化为实际的行动,通过尝试与人交往来恢复强化服务对象的人际交往能力,克服人际交往障碍。同时,研究者也对服务对象的外部环境进行了改善,发掘和利用服务对象家庭和社会中可以利用的资源,通过资源链接和整合,来帮助服务对象获得良好的改变环境,构建属于他的社会支持网络。在介入的后期,巩固服务对象的介入效果,并进行了跟进服务。在对服务的评估中,研究者从过程和结果两方面入手对服务对象的介入进行了评估,通过基线测量、目标完成度测量、量表测量、服务对象满意度评估以及相关各方的评估五个方面来对服务对象的介入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估。从评估的结果可以看出服务对象的人际交往问题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恢复和提升。最后,研究者从模式选择、服务技术、以及工作伦理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指出了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对于青少年人际交往障碍问题解决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反思了在实务开展过程中出现的技术运用和伦理困境等问题,并进一步强调了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人际交往障碍问题的重要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