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视域下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对策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amk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精神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同时是衡量一个人品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系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塑造,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层,其素质将影响整个社会,乃至民族的发展。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培养,是我国当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然而,近些年,由于受市场经济、教育体制、高校以及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影响,高校人文精神培育弱化、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现象严重,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势在必行。伴随着3G、4G网络的普及,手机媒体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手机媒体便携、及时、互动与开放的特征,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为高校开展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开辟了新的阵地,提供了新的载体。本文以S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针对当前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从整体把握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并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以及运用手机媒体开展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可行性,在调查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运用手机媒体进行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对策。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此部分主要包括论文的选题理由和研究意义,论文相关研究现状、研究目标和方法以及论文理论基础,并简单介绍论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手机媒体与人文精神的相关概述。此部分主要介绍了手机媒体的概念与特性,人文精神相关概念的界定、人文精神的内涵与基本特征,以及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第三部分,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以S大学为例。此部分主要对调查问卷进行了阐释,通过对问卷结果的整理与分析得出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并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第四部分,运用手机媒体开展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可行性。此部分为论文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包括手机媒体与当代大学生的粘合度、手机媒体的优势、手机媒体创新人文精神培育模式以及手机媒体可有效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四个方面。第五部分,手机媒体视域下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对策建议。此部分是论文的重点部分,从构建新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大学生理性使用手机以及优化手机网络环境四个角度出发,对高校开展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介绍了基于可编程控制器PLC的三轴机械手,利用三轴机械手与RFID技术对张家港市图书驿站的图书上架与图书盘点方式进行改进,建立了基于图书自动上架与盘点机械手的24小时图书
本文从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思维和网络效应4个维度分析了互联网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采用2002~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互联网对中国的技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大学生群体对网络的依赖性日益显著。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步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以某高校微信公众号为例研究,
通过对封离型外腔TEA CO2激光器谐振腔的腔元件参数的特殊选择,即选用两表面有夹角的未镀膜的(、坨镜作为谐振腔的输出镜,得到阵列分布的激光束。绕腔轴旋转输出镜,在不同的角度
在信息化的今天,海量的数字信息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优势,为提高教学质量,教育工作者需与时俱进,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发挥资源优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打破了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