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词曲意象解读教学研究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summerwe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圣者先贤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辉煌的古典文化。提到中国古典文化,必然要提到古典词曲,它们是我国悠久的文明历程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古典词曲篇幅短小,但意境深远,每一首都是一个故事、一幅画卷,文字凝练,充满了诗情画意。古典词曲中有“东风夜放花千树”的喧闹,也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有“人比黄花瘦”的寂寥,也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叹息,风格可以婉约,亦可以豪放,让后世的人们为之神往。优秀的古典词曲包含优美的辞藻,丰富的情感,深远的意境,对古典词曲的教学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审美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意象是古典词曲的灵魂,也是鉴赏词曲的关键。词曲中的意象往往包含了深厚的情感,山水草木,花鸟鱼虫,日月星辰都可以是情感的寄托,作者往往通过这些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使得古典词曲含蓄内敛,意味深长。明月寄托了思乡之情,梧桐代表了悲凉凄苦之情,梅花象征了高洁的人格等等。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一些经典的古典词曲,通过解读这些词曲,使学生真正理解词曲中的思想感情,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是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古人用客观存在的事物——也就是意象来寄托内心的情感,意象就成了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古典词曲中的意象是解读词曲的突破口,寄托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只有理解了意象,才能理解古典词曲的所营造的意境。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教育观察法,探讨如何在中学语文古典词曲的教学中进行意象教学,引导学生从意象的角度出发解读古典词曲,使学生能深入到意象当中去鉴赏词曲,理解古典词曲中的思想感情,提高鉴赏能力。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绪论部分介绍了本论文选题的理由和意义以及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第一章介绍中学语文古典词曲的教学现状,并分析其原因。第二章将中学语文教材中古典词曲的意象进行分类,主要有植物类意象、动物类意象和自然风景类意象。第三章阐述中学语文古典词曲意象解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抓住基本意象、掌握典型意象、联系相关意象、归纳常见意象等,通过结合实际教学来论述这些意象教学的基本方法。第四章主要论述中学语文古典词曲意象解读教学的目标及意义,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等等。
其他文献
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第二十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在巴黎布歇尔会议中心召开。全球1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代表齐聚巴黎,共同商讨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主
在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云计算的应用范围愈加广泛。它是一种新兴的服务形式,可为许多复杂且需要技术支撑的工作提供较大的便利,现已被越来越多的领域所应用。随着我国市场经
摘 要 目的:探讨制定家庭血压监测社区护理干预方案与实施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血压监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8月202例社区高血压患者,按照预先制定的干预流程与内容,由社区护士负责实施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对家庭血压监测相关知识和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监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较前提高,自测血压正确率较前提高。结论:制定家庭血压监测社区护理干预方案可提
目前许多省级大医院开展了支付宝移动支付业务,给患者带来了很多便利,但许多市级医院由于医院规模、人员素质、内部控制等原因,与省级医院相比在开展移动支付业务方面面临着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stylistic analysis of an extract from The Rainbow by Lawrence based on lexical features,grammatical features and figure of speech.Th
<正>净水机行业或者净水行业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究竟处于什么样的阶段,拥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这是很多净水业外人士,以及净水人经常与笔者探讨的问题,多数
高职院校为经管类学生开设的经济法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往往趋同于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学方法,将经济法与经济法学混同.理论讲授与实践脱节,影响了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的经
一、品牌概述抽象上说,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他们的相互组合,用以识别企业提供给某个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
期刊
在海洋工程和造船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建造周期和严控各项成本成为各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生产技术准备是众多管理活动中的第一要务。
<正>早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就赋予了人大监督职权。不过,缺乏实现途径的监督制度只能是僵硬死板、空洞无物的制度;人大行使监督职权缺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