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心雕龙·诠赋》中有言:“赋者,铺也,铺采擒文,体物写志也。”可见“铺”为赋的主要表现手法,“体物写志”为赋创作的落脚点,故而汉赋中记载了当时社会人们的日常交往、祭祀仪式、礼仪制度、衣食住行等等,反映了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饮食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生命延续的重要支撑。赋家将笔触放在饮食的铺叙上,通过对汉代上层社会豪奢饮食生活的着力刻画,表面上是在歌颂统治者的政绩及汉帝国的富强昌盛,实则是为了讽谕统治者的生活腐朽和社会的黑暗。同时,在强盛的背景之下,统治者开辟了一条贯通中西的“丝绸之路”,丰富了汉赋的创作内容。因此,本文主要从文学价值、文化价值及汉代“丝绸之路”的中西饮食文化交流三个方面分析了汉赋中的汉代饮食及其意义。绪论部分对汉赋饮食铺叙做了概述,揭示了选题意义和依据,说明研究现状,分析研究重难点,介绍研究方法。正文部分首先介绍了汉赋饮食铺叙的主要渊源及概况。通过列举分析,认为汉赋中的饮食铺叙的手法主要承自《诗经》、《楚辞》中有关饮食的叙写,同时先秦子书及史传散文中的饮食活动及饮食思想对汉赋饮食铺叙也有一定的影响。后又对汉代饮食铺叙的社会背景加以分析,认为汉代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及文人创作群体的出现为汉赋饮食铺叙创作了客观基础,同时根据汉赋饮食铺叙片段总结了汉代饮食的物质概况,进一步明确了汉代赋家以饮食铺叙为载体,赞美汉帝国的繁荣昌盛,地大物博,同时也是为了展示汉代饮食文学与饮食文化的发展。其次结合文本,对汉赋饮食铺叙展开论述。第二章论述了汉赋饮食铺叙的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食”与“酒”题材的叙写和饮食铺叙体现的文学审美价值两方面。对“食”的铺叙主要结合赋家作赋常用的“讽喻”和“隐喻”出发,结合具体赋篇探究汉赋中通过“以食入喻”方式对汉赋题材的拓展;对“酒”的铺叙主要从汉赋中三篇“酒赋”的具体内容着手,分析作家的语言风格及表现方式,同时分析了汉赋作家“借酒浇愁”文学创作的先声。接着通过文辞、色彩、细节之美结合具体赋篇,分析了赋作中各色的美食、美味、美酒及宴饮中的歌舞表演展现的汉赋饮食铺叙的文学审美价值,体现了汉代人自觉追求美的特性。第三章通过汉赋中的饮食叙写片段将汉代饮食文化中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状况和汉代作家的思想风貌通过食物的细致描写和宴会场景的描述展现出来。饮食铺叙中的阶层文化主要是通过汉赋中祭祀、田猎饮食铺叙的重礼又豪奢的天子饮食;三五好友日常相聚和节日欢聚片段中悠然自在的文人欢聚;汉代奴仆的视角下的平民日常饮食三个方面结合赋文本展开论述。饮食铺叙中的地域文化主要是从具体赋作家的具体赋篇中的饮食铺叙片段结合地形、人文、风俗来看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风俗。汉赋饮食铺叙中体现的思想倾向主要是结合赋家时代不同结合赋家创作心态,分析汉代文人借饮食所传递的思想倾向,进而全面了解汉代各层面的生活状况。第四章从饮食铺叙联系到汉代张骞的“凿空”之行,即“丝绸之路”的开拓,结合当时汉代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分析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对“胡汉”文化、中西饮食文化交流及汉代民族融合的意义,同时通过汉赋作品中关于朝贡和西域物产的记载,分析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对汉赋创作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汉赋饮食虽不是汉赋描写的主体,但透过饮食可以反映出两汉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及社会文化,如帝王饮食的“山珍海味”和穷人的“我独藜飧”两种极端生活状况的对比。汉赋饮食题材的铺叙实质是通过对帝王饮食的叙写来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赋家也将自己的情感寄予其中,使得汉赋中的饮食铺叙不再只是单一罗列美食美味,而是将讽喻社会问题和劝谏君王生活联系起来,反映汉代社会的真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