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竹产业的迅猛发展,竹子资源利用还面临不少问题,其中最为突出是新品种的缺乏,无法满足竹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与其他重要经济林木相比,竹子的遗传育种研究与新品种选育工作相当落后,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竹类植物很少开花,种苗以克隆繁殖为主,因而开展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等常规多世代遗传改良非常困难;另一方面是生物学特性基础研究薄弱、转基因等生物技术育种技术平台尚未建立。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技成果对竹林资源培育的贡献主要是通过栽培技术的改进来实现的。种质创新对竹林资源培育的贡献相对比较薄弱。多倍体育种是目前在林业上试验比较成功的育种方法,并且所得的多倍体种无论在外型上,还是营养物质含量、抗性方面都表现了优于二倍体的特征。本实验就将借鉴这一方法对毛竹进行多倍体诱导育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浸泡法以秋水仙素为主要诱导试剂,以毛竹种子、萌发的幼胚芽为主要诱导部位进行处理。各材料随着秋水仙素浓度的上升死亡率也在上升。通过对浓度和时间的筛选,得出最佳的处理组合为(0.05%,72H)和(0.1%,24H),诱导率分别为36%和50%,由于毛竹生长周期长,采样的时间间隔长,故实验所得的多倍体是否为纯合体需进一步的验证。(2)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法为主要的倍性鉴定方法,并辅以石蜡切片法的鉴定方案。通过流式细胞仪法鉴定出了15株四倍体毛竹和1株六倍体毛竹。(正常的二倍体的平均峰值在40-50,四倍体的平均峰值在90-105,六倍体的峰值在145-160。)并通过石蜡切片法在同一比例尺1:200下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得出四倍体和六倍体毛竹叶片结构中运动细胞比二倍体毛竹叶片结构中运动细胞大一倍以上。(3)对实验处理所得的多倍体植株进行生长指标的鉴定,四倍体和六倍体在株高、叶长、叶宽的测量中,得出均要大于二倍体。在光合特性和抗旱性方面四倍体和六倍体也均表现出优于二倍体的特性。